食堂里的監督員
“以前覺得吃飯剩點倒掉沒什么關系,現在不行了,剩飯太多,當著這么多同事的面被指出來,臉上掛不住 。”30日,
嶗山區政府的工作人員在食堂這樣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為了厲行節約 ,區政府從食堂做起,設置“光盤”監督員,當面指出區政府工作人員飯菜浪費的問題,區政府工作人員直呼,當著同事面“挨批”,臉上火辣辣的。
就餐者:吃不干凈怕挨批 中午11點30分左右,到了該吃午飯的時候,整棟大樓的電梯開始忙碌起來,區政府的工作人員陸陸續續離開辦公室,目的地:食堂。
從區政府大門左手邊入口往下走三層樓梯,就是食堂。記者也跟著一起來到了食堂,剛走下樓梯,就聽到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在食堂大廳入口處,記者看到旁邊墻上的一個電子顯示屏上,記錄著星期一的午餐菜譜,以及每樣菜的熱量和廚師。香辣雞柳、魚香肉絲、五花炒杏鮑菇、紅燒豆腐、西紅柿炒大頭菜、香菇油菜……一共有八個不同種類的葷菜和素菜,蒸餃、火燒 、大餅等十種不同的面食。在大屏幕旁邊,貼了一張告示,上面寫著不允許區政府工作人員將飯卡借給外人,和記者一起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做也是食堂規范。
來到食堂不過十分鐘,食堂大廳三個門已經排起了長隊,就餐人數雖多,但是隊伍井然有序,工作人員依次刷卡進入。記者和一位工作人員一樣進入到了食堂大廳,看到大廳里有三排菜架,難道一餐飯有這么多菜?門口的顯示屏不是顯示一共八個菜嗎?帶著這樣的疑惑,記者走近這些菜架才知道,三個菜架其實都是一樣的菜,和外面電子顯示屏的菜譜一致。“其實每個菜架上都是一樣的飯菜,就餐人數多,分了三排,這樣不容易擁擠。”和記者一起來的這位工作人員這樣對記者說。
現在國家自上而下倡導節儉,說起食堂節儉這個話題,身旁的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己以前也有些浪費的習慣,但是因為食堂有了“光盤”監督員,自己的這些“陋習”也漸漸改掉了。
“以前咱都覺得吃飯剩下點東西沒什么關系,不光是在外面,就是在自己家里也是這樣,往往都是每次剩下點飯菜扔掉,覺得都很正常。但是現在在食堂不好意思這么做了,不然就丟人了。”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食堂從去年就實行“光盤”行動,雖然全國很多地方也都提倡節儉,但不一樣的是 ,食堂在飯后放置餐盤的地方,有一個專門的監督員,要是發現有飯菜剩太多的,會當著同事的面提醒你。
“一開始還沒當回事兒,但是有一次自己就被當面說飯菜剩太多,臉上火辣辣的,有點不好意思,周圍同事都看著呢。”這名政府工作人員說,“有一次,食堂做的麻辣燙太難吃,自己又放了很多辣椒,吃不下多少,但是已經打了一碗,都不敢直接把剩下的扔在垃圾桶里。”
12點10分,第一批用完餐的工作人員已經陸續離開餐桌,記者走到剩飯剩菜回收桶旁邊看了看,絕大多數的餐盤都吃得很干凈。
雖然設立監督員,但是如果有些就餐者不配合,那么督導員不就成擺設了嗎?嶗山區政府機關服務中心餐飲服務部主任宮敏為記者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監督員剛開始設立的時候,很多人確實不理解 ,而且有抵觸,“有一些飯菜剩的少一些的,監督員會當面提醒一下,但是一部分人沒有節約的意識,飯菜剩太多,這樣的情況,監督員也不會多說什么,把他的餐盤連同里面的飯菜留在食堂大廳出口處,貼上一張字條,上面寫上單位部門,隨后把情況反映給他的領導。”
食堂:一棵菜從頭到尾都入菜 “以往大家一想到食堂,就會聯想到浪費。”宮敏告訴記者,為了厲行節約,區政府去年實行了“光盤”行動,而設置監督員只是厲行節約的一個部分。
宮敏告訴記者,除了監督員之外 ,食堂物盡其用,每棵菜都能“從頭用到尾”。“你可以看一下我們的菜譜,早上和午飯都有咸菜,絕大部分的小咸菜都是用炒菜剩下的材料腌制的。”宮敏說,“比如說芹菜根、香菜根等,不能炒菜的部分,都直接做成了咸菜。而像芹菜葉、蘿卜葉這些帶葉子的菜,葉子摘下來之后都做成了菜團,磨豆漿之后的豆渣,廚師也做成了小豆腐,盡量不浪費。”
在食堂,記者還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盛放飯菜的盒子上,有一些標注了“素菜”、“含有糖”等字樣,這是什么意思?宮敏告訴記者,設置這些標志牌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就餐者按照口味選菜,避免拿了不愛吃的飯菜。“區政府有這么多工作人員,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標識出這些,就餐者就可以放心選擇,避免拿了又不能吃 ,只能倒掉的情況。”宮敏說。他告訴記者,食堂每天光午飯就有至少1500人來就餐,但是每天的剩飯剩菜,只有一百斤。
文/圖 記者 張鵬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