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解讀
依托藍色硅谷凝聚全國相關海洋科學研究力量,支持海洋科技基礎設施、海洋科研實驗基地、海洋科技平臺建設,打造深海科學城。
重點建設海洋藥物、海洋涂料、海洋監測設備、海洋腐蝕防護等研發平臺,引進裝備制造、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等工程技術研發平臺,打造海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新型顯示、海洋工程等領域培育20多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重點突破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礦產開發5大領域20項核心技術。
要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企業培育平臺。推進生態智慧城等千萬平方米孵化器建設,重點孵化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科技創新成果。
關鍵詞 深海科學城 生態智慧城 第一項任務中首先提出了海洋基礎科研平臺的重要性。任務內容中指出,要依托藍色硅谷凝聚全國相關海洋科學研究力量,支持海洋科技基礎設施、海洋科研實驗基地、海洋科技平臺建設,打造深海科學城。依托國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國家級基礎科研平臺和項目,在深海資源勘探、科學考察、海洋與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創新海洋科研協作機制,穩定壯大海洋公益性科技研發隊伍。
同時提出要提升應用技術創新平臺。通過現有渠道,支持實施科技興海工程,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應用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建設海洋藥物、海洋涂料、海洋監測設備、海洋腐蝕防護等研發平臺,引進裝備制造、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等工程技術研發平臺,打造海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新型顯示、海洋工程等領域培育20多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突破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礦產開發5大領域20項核心技術。
海洋科技的大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少不了科技服務平臺的建設以及各大創新要素的不斷強大。任務中提出,要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企業培育平臺。推進生態智慧城等千萬平方米孵化器建設,重點孵化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建設海洋技術交易服務與推廣中心,完善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信息服務網絡。實施“藍色小巨人”成長計劃,加快孵化科技型海洋小微企業,培育一批集研發、設計、制造于一體的海洋科技型骨干企業。
在一系列特色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的同時,還要強化創新要素支撐。做大海洋人才市場,建立與全球海洋人才密集區聯通的國際人才市場網絡,重點引進海洋創新型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緊缺型人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加強政府引導,開展科技金融試點,擴大涉海金融業務,培育和引進股權投資機構,壯大發展海洋產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研究建立國際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建設海洋應用信息服務中心、數據中心、數字信息港,開展面向全球的數據托管和服務外包業務,建設以青島為核心的分布式海洋科技原始數據共享中心。
專家解讀 高端研發機構彌補短板 青島是全國著名的海洋科學城,擁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個國家級海洋科教機構和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國家級海洋基礎科研平臺和項目。在海洋人才、海洋科研的支持下,
西海岸新區的
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如何乘上發展的快車,讓更多的優秀海洋科技結出碩果?市科技局局長姜波表示,要推進科技服務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姜波說,通過
西海岸新區的批復所帶來的利好政策等將進一步放大西海岸新區的既有優勢。西海岸新區目前在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海洋新型能源利用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突出。“中船重工下屬的多個研究機構近年來相繼落戶于此,中船重工的海工裝備研究院也將在新區建立。”姜波表示,這些高端研發機構的進駐有兩個好處,一是彌補了青島在海洋科研領域的短板,二是奠定了西海岸新區在海工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高端位置。
另外,姜波表示,齋堂島500千瓦海洋能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立,也可以為我國海島的海洋能利用提供了樣板,同時也會帶動青島市相關產業的發展。
西海岸新區集聚的多所高校和央企的研發機構,將保證科技成果的產出。“我們還要通過強化科技服務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姜波說,新區同樣還集聚了一批國字號(或國家級)的孵化器、技術轉移機構,“在從科技成果到產業的轉化這一創新鏈條上,我們希望這些中介機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解讀青島西海岸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