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以為八九歲的孩子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了,想不到小孩子的心理也是那樣復雜 。”湘潭路小學一位學生家長聽完學校老師的“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講座后如是說 。李滄區湘潭路小學95%以上的學生都是
新市民子女。自兩年多前開始,學校開始做《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現狀及相關提升策略的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對于孩子的教育多數家長都是只看成績而輕視品德,教育的方式也過于簡單粗暴……家長的一行一言都會影響到孩子成長 ,這些教育陋習請家長改掉。
將家長請進課堂 打破課堂的原有局限,以多彩社團為單位重新安排教室,湘潭路小學的老師們自我挖潛或者外聘老師,由學校采購教學所需設備,老師們免費給學生們上特長課。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以后,近日,湘潭路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公開課,將家長請進學校,讓家長看看自己孩子的“作品”。
“我們學校一共450多名孩子,95%以上的都是新市民子女,而通過我們的調查,其中在外上特長班的一個沒有。”學校高校長對于結果大吃一驚,她說,“不是我們的孩子沒有特長值得培養,但很多家長自己都覺著自己的孩子不行 ,學校就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可以有個多彩的童年,讓家長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點不差。”
國際象棋社區、陶笛、十字繡、繪畫、藝術字……為了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學校成立了20多個社團。而當家長真正走進課堂,看見自己孩子有模有樣走著棋子、吹著譜子、畫著荷花,他們“震驚”了。“我跟他爸都沒啥文化,孩子教育真是把我們都愁壞了,也打也罵可就是不聽。”一位眾人眼中的問題學生的家長看到孩子老老實實坐在課堂上看著老師講的棋譜時,眼睛濕潤了,她自己真沒想到,孩子能這么認真安靜地去學習一件事情。
“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這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高校長說,因為忙于生計或者受限于自己知識水平等原因,新市民子女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學校教育時能明顯感覺出來,“我以前在別的學校工作,一年多以前來到這所學校時感覺非常明顯。如何縮小差距,讓家庭教育跟學校更好配合起來,也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
新市民子女遇到“教育漏洞” “新市民家庭大多來自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經濟收入和文化素質都較低。而且每家一般都有兩三個孩子,因此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夠重視。”學校張老師說,不少新市民子女與本地孩子相比存在學習目的不明、學習態度不端正、品德行為不良、心理素質差和父母關系疏離等問題。
“我們的老師曾親眼目睹了一新市民家庭,因為忙于生計又擔心孩子的安全,就將孩子一個人反鎖在房子里,任憑孩子在里面號啕大哭。這樣的教育對孩子能產生什么好的影響呢?”張老師說,新市民為了青島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如何讓他們的子女快速地融入當地的教育,讓這些在弱勢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第二代移民”快速融入,發揮其主人翁精神,已成為教育者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是多數外來家長進城的原因,可進城以后迫于生計反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關注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原因是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急需要答案。張老師說,學校為此開展了《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現狀及相關提升策略的研究》,2011年11月,這個研究課題被確立為青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家庭教育內容較多,包括新市民子女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關心自己孩子的方式,每天用于關心教育孩子的時間,教育孩子的方法,現在的工作生存狀態,包括現在的工作性質、工資收入,家庭人員組成、居住環境,孩子與家長的親疏程度,新市民子女在校不同于當地子女的一些想法和表現等等。“為了便于比較、總結,我們每次調查只是針對其中一個方面,而調查的方式也分問卷、家訪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高校長說。
近5成家長對孩子發牢騷 經過調查,學校發現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實很多。首要一個是家庭生活環境的劣勢。在一份54個家庭參與的調查問卷中,家庭每月的經濟收入大都在1000元~2000元左右,超過2000元以上只有3個。因為受限于經濟條件,新市民家庭居住環境也很差,有很多甚至租住在簡陋的民房及各種臨時搭建的陰暗潮濕的非正式住房中,人均居住面積極其狹小,一家三四口擠住在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房子里是普遍現象。18.4%新市民兒童連學習書桌都沒有。不但無法滿足孩子安心學習的基本需求,還難以回避父母的矛盾與沖突。父母們常常當孩子面吵架或打架的行為,嚴重影響和傷害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也嚴重削弱了家庭施教育人的作用。
“還有就是受限于自己本身的知識水平,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很不到位,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張老師說,通過調查新市民子女家長平均文化水平還不到初中階段,高中以上學歷者只占極小比例。在教育過程中,不少家長功利性或者應付、侮辱性的語言特別多。學校專門做過問卷,有48.14%的父母常常對孩子說:“辛苦賺錢,還不是為了你好?”有37%的父母會埋怨孩子:“你怎么這么笨?”而“考不上大學回老家種地”和“有事明天說”則是家長嘴上的習慣語。殊不知,這種內心埋怨、責罵和敷衍的不自覺流露,深深傷害著孩子的心靈,扭曲著孩子的人格,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無形重負,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障礙。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