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利百合花園小區買房的業主終于有地方買菜買肉了,宜陽路周邊居民也不用非得在空氣不流通、環境很差的
農貿市場里挨擠了……據悉,近日今年列入市北區區辦實事的新建改造兩處農貿市場的任務完成,兩處農貿市場正式開門納客,周邊居民拍手稱好。
“以前這里邊都是水泥地 ,空氣也不流通,想要買菜購物根本不敢帶孩子過來……”6月12日上午,在宜陽路10號的雙匯隆大華農貿市場內,市民袁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市場旁邊,經常到這里來買東西,“改造以后安了中央空調,溫度適宜 ,地面也不滑了,賣海鮮的地方還有專門的地溝,水都流走了,也沒有異味,挺好的。”袁女士笑著說,這下可以一家三口到農貿市場來了。該農貿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是今年3月份開始改造的,最近剛剛重新開業,這家農貿市場已經開辦10年了,各方面都不太符合現在居民的要求,“這次改造一共花了210萬,政府會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投資入股,大約能投資100來萬。”
而另外一處農貿市場則更受歡迎,記者在位于
金沙路上的豐宏農貿市場內看到,這里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除了農貿市場里常見的菜、肉、水果等之外,家用拖把、垃圾桶、洗菜盆、五金件等也應有盡有,“這個農貿市場主要服務于保利百合花園小區的居民,大約有六七千戶”,農貿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開辦的這家農貿市場是自有產權,從門口能一眼望到底,里邊購物環境特別敞亮,“我們的目標就打造超市化農貿市場,給居民提供最大的便捷和服務”。
市北區服務業發展局流通科楊科長告訴記者,為了提升農貿市場建設現代化水平,改善市民購物環境,2014年,市、區兩級財政按照1:1比例以財政投資入股方式,支持市北區2處標準化農貿市場的新建和改造,參與升級改造的市場規格按照青島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七個一(環境整潔化、布局合理化、價格大眾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統一化、設施人性化、消費安全化)標準設計施工。在攤位設置方面,他們充分考慮到居民對生活必需品的實際需求,加大了生肉和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攤位數量和面積,“品牌多了,市場內可以選擇的空間更大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北區共有農貿市場36家,實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三年期間,共新建農貿市場4處、升級改造農貿市場8處,新建與升級改造的比例為1:2;區內33%的農貿市場已按標準進行改擴建;新、改、擴總面積達到近21000平方米,總投資近3550萬元。今年新建改造的這兩處農貿市場面積都在兩千平方米以上,“據市場主辦方統計,升級改造的雙匯隆大華農貿市場每月營業額增加約20%,而且還新上了肉菜檢驗檢疫設備,每天監測出來的數據都會及時上傳到青島市菜籃子監測中心,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更有保障了,金沙路農貿市場也在配置相關設備,各個方面都會更加完善”。記者 郝春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