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
惜福鎮村,經歷了封建王朝,遭受過殖民統治,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用汗水和心血回饋著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2004年初,惜福鎮社區居委會開始籌備《惜福鎮村志》的編纂,用來記錄和傳承發生在這里的歷史,經過全體群眾的集思廣益和編委會兩年多的努力,村志終于在2006年10月問世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人們對這個古老的村莊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惜福鎮戰斗加速青島解放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惜福鎮村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解放戰爭時期 ,發生在這里的惜福鎮戰斗,更是對解放青島有著深遠的意義。”秦璽文說。
1949年4月底,解放軍第32軍、華東軍區警備四旅、五旅一個團和膠東軍區警備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在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指揮下,發起了解放青島的戰役。
5月26日12時,解放軍攻克即墨城,突破了敵人在青島外圍的第一道防線。敵人大部兵力由即墨城撤到城陽區境內,妄圖憑借馴虎山、鐵騎山、丹山等險要地勢建立青島外圍的第二道防線,進行頑強抵抗。
惜福鎮村西到馴虎山一帶駐有敵人一個師的兵力。5月26日下午4時,解放軍第32軍十二團像尖刀一樣從即墨直插惜福鎮村,將馴虎山的守敵拋在右后方,對敵人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我軍料到敵人為避免馴虎山的守敵被殲,必然會來增援。為此,解放軍進村后,立即進行了戰斗部署:一營駐守村西頭,二營駐村中,三營駐村東,團指揮所居村后。戰士們顧不上吃飯,立即構筑工事,做好了死守惜福鎮,截斷馴虎山守敵退路和打擊青島來援之敵的準備。
5月27日拂曉,不出所料,青島前來增援的敵軍二五五師和二六六師一部,同時開始向十二團發起進攻。敵人先用一個營的兵力沖擊,解放軍戰士堅守陣地,無數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激戰到下午4時許,敵人氣急敗壞地糾集了一個團的兵力,向駐村中的二營四連陣地瘋狂攻擊。四連是豐臺翻身農民組成的“豐臺連”,面對幾倍于我們的敵人,戰士們同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但終因寡不敵眾,陣地失守,大部分戰士犧牲。敵人占領四連陣地后,企圖向縱深發展。十二團指揮部發出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限二營15分鐘內將四連陣地奪回。并命令一、三營以信號彈為號,集中全部火力支援,在堅守陣地的同時向敵人發起沖鋒,又命令炮兵連6門迫擊炮及20余門“六〇炮”猛烈向敵人轟擊。解放軍戰士在重機槍的掩護下 ,尖刀一樣插向敵軍,敵軍在我方陣地上還未立穩腳,便被打得暈頭轉向,狼狽潰逃,我軍奪回了四連陣地。
二營五連陣地上,戰斗打得也十分殘酷。六連陣地的戰斗打得更為激烈,戰斗中,正、副連長相隔不到5分鐘相繼犧牲。
整個戰斗從拂曉開始,持續到下午6點鐘,經過多次鏖戰,終于擊退了前來增援的敵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惜福鎮戰斗是解放青島 、粉碎國民黨軍隊設在青島市郊區防線的第一場戰斗,這場戰斗也加速了青島的解放。在這場戰斗中,解放軍有250多名干部、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50年歷史的惜福鎮大集 每到陰歷逢二、逢七來到惜福鎮,都能碰上熱鬧的惜福鎮大集,吃的穿的用的在這里應有盡有,不光是惜福鎮社區的居民都來趕集,許多其他地方的居民也都來湊熱鬧。這樣的熱鬧一直延續到現在。
據清同治癸酉(1873年)《即墨縣志·市廛》記載:“城集四:西關(小集)二七,東關(小集)三八,南關(小集)四九,西關(大集)五十;鄉集:長直、劉家莊、靈山、瓦哥莊、程哥莊、棘紅灘、流亭、李村、城陽、華陰、王哥莊……等二十四;續增鄉集:王圈莊、牛齊埠、衛里、王林莊、歇佛寺(惜福鎮)、范哥莊……等十四”,由此可斷,歇佛寺(惜福鎮)自設集至今已有150余年歷史。
惜福鎮集,初期規模小,隨著發展其輻射范圍在不斷擴大。與南邊的李村大集相比,雖然沒有人家規模大,但卻同是逢二、七,自民國初年就已經有“小李村”之稱。城陽地區的集市都是有固定日期的:“一六是流亭,二七歇佛寺,三八趕城陽,四九華陰集,逢五排十趕縣里(即墨)。”由此證明,歇佛寺集早已列入“即墨南鄉”較大集市之一。
據《惜福鎮村志》記載,每逢集日,來自城陽以東,王哥莊以西,即墨以南,夏莊以北的村民云集市場,你買我賣,一派繁榮景象,商貿、服務業得以迅猛發展。到解放前夕,惜福鎮村已出現座商28家,行商24家,共計5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