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上午,海明珠漁村一名船主正在給自家的漁船做養(yǎng)護工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些年,
日照憑借豐富的海洋資源優(yōu)勢,捕撈業(yè)、水產(chǎn)業(yè)名聲在外,但隨著捕撈船只的增多,現(xiàn)如今,海鮮資源日漸減少,伴隨而來的是
休漁期不斷提前與加長 。在海洋資源受到影響的同時,給以捕撈業(yè)為生的沿海
漁民的漁業(yè)生活也造成了沖擊。“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要不是還有點柴油補貼,早經(jīng)營不下去了。”海明珠漁村的劉船長說,由于今年生意差,休漁期間,許多漁民都外出打工去了。
“沒魚捕,船快養(yǎng)不起了”
9日上午,記者來到大泉溝村海明珠漁村,離漁村還有1000米處,就能遠遠地望見排排漁船停靠在岸邊。記者走進漁村,12條漁船停靠在陸地上,另一側岸邊淺水區(qū),還停泊著十幾艘漁船。
拿著鐵鍬鏟船內的泥土、用水管噴灑船底、將桐油和石灰涂在船體上……現(xiàn)場是幾位船主正在給自家的漁船做養(yǎng)護工作。據(jù)介紹,漁船每年在休漁期都要進行養(yǎng)護,由于區(qū)域面積限制,許多漁船先停靠在岸邊,然后輪流上岸養(yǎng)護。
見記者來訪,劉船長忙向記者吐苦水。“海里沒魚捕,船都快養(yǎng)不起了。”劉船長表示,海洋資源被過度捕撈加之近年來的海洋污染,導致海里的資源越來越少。“前兩年都在紅線以內捕,費用小,燒油少,捕的也多,出海一晚最少得賺四千多,現(xiàn)在在紅線以內哪兒還能捕撈點東西?”劉船長表示,大家都想多捕撈點海貨,所以從紅線以內的近海水域轉戰(zhàn)到紅線外,各項費用增加了不說,意外的是貨量反而更少了。“貨少了,賣的錢就少了,今年出一次海只能賺一千塊左右,最好的時候也就兩千塊。”劉船長說。
成本增加利潤減少
據(jù)劉船長介紹,不僅貨少了賺不到錢,各項費用還增加了。
“前些年柴油的價格還便宜點,這兩年貴了不少。”劉船長表示,耗油量根據(jù)船馬力的大小各異,20馬力的船出海一晚燒油花費為600元左右,40馬力的船油耗700元左右。“柴油價上漲了,一晚上就得耗油幾百斤,還撈不著多少貨。”劉船長抱怨道。另外,漁村內每條漁船都雇傭了兩個工人,雇工的工資今年為七百元,較之去年漲了三百元,一年的費用就得七八萬元。“費用太大了,為了省錢,出海一次都在外面住三四天。”劉船長說,盡管各方面都節(jié)省,但是利潤空間還是有限。
除此之外,據(jù)漁村內漁民介紹,除了必需的各項費用外,漁政部門每年還要對船內所需的滅火器、救生衣進行發(fā)放,年審每年更換一次,“三個滅火器,還有兩三套救生衣,就得好幾百塊錢。”正在修船的王師傅介紹說,每年都要對船戶口本 、捕撈許可證等進行年審,一次就兩三千元。另外,五六百塊錢的漁牌也要兩年一更改。
“本來賺錢就不多,平時誰都不舍得花時間在岸上修船。”王師傅說,修理一次船加上網(wǎng)具、雇工的費用就得一萬多元。休漁期為了省錢,也基本不雇傭工人修船 ,船主都是自己動手。
不少漁民外出打工
談起上半年的收入,劉船長直嘆氣 。“前些年一年能賺個七八萬,今年行情不好,賺的七八萬都是要和雇工平分的。”劉船長說,這些還不是純利潤,因為雇工不像船主還得承擔其他的費用,所以今年有的船主還不如雇工賺的多。“如果沒有柴油補貼,我們早就干不下去了。”王船長說。
針對每年休漁期間偷漁問題,劉船長說,前些年有人罰錢也會出海,但是今年查得緊,沒人敢偷偷出海,“如果被漁政執(zhí)法人員抓到 ,不僅扣船,還要沒收捕撈許可證 ,最后連補貼都沒有了。”劉船長表示,本來海里貨就不多,偷漁不僅捕不著貨而且還要被罰錢,得不償失。
據(jù)了解,海明珠漁村從祖輩就開始養(yǎng)船,今年61歲的劉船長從20歲時就開始從事捕魚業(yè)。該村周邊并無第二職業(yè)可以依附,全村人以出海捕魚為生,村里70%的住戶都擁有自家的漁船,目前村里有壇子網(wǎng)船 、大型拖網(wǎng)船共200多艘,然而今年的收入甚微,休漁期3個月內漁民并無其他收入,所以村里不少人都按捺不住外出打工了。
正在養(yǎng)護船的王船長告訴記者,他也是剛剛打完零工回來,“到附近的工地去給人搬石頭,干個泥工,一天也能賺個百八十的。”
9日上午,記者來到大泉溝山海路看到,路邊接連6家吃住一體的賓館無人問津。記者走進賓館院子里,正對著大門的大廳里是餐飲間,桌子上餐具擺放整齊,但整個大廳空無一人。正從自家賓館內推著自行車準備外出打工的明大姐告訴記者:“現(xiàn)在生意不好,沒錢賺,都出去打工去了,各人干各人的,干什么的都有。”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孫曉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