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生是黃島區(qū)靈山島上的居民,2012年以來他投入60多萬元,收集了100多萬只
貝殼,全部裝飾在自家1987年建的老房子外墻上,讓靈山島上出現(xiàn)了一座“貝殼房”。6月5日,記者得知房子的外裝完成,目前正規(guī)劃內(nèi)部陳列,老肖將這里定義為島上的博物館,月底將向進島的游客開放。
在靈山島上,一座貼滿貝殼的房子,顯得格外醒目,房子外墻壁上貼滿各種顏色的貝殼,羅列有序地分布著,甚至連門窗的外框都是。在一樓和二樓之間,鑲嵌著一個貝殼尤為突出,這個貝殼重約4公斤,主人老肖曾經(jīng)用它當盛白酒的容器,據(jù)說能盛十幾斤白酒。
肖永生今年已經(jīng)58歲,是靈山島上土生土長的人。
肖永生平時喜歡研究島上的歷史,一心想建島上的博物館,傳承靈山島上的文化,“當時就想做得有特色些,盡量符合靈山島旅游的特色,所以就選定了建設(shè)‘貝殼房’。”
在還未建“貝殼房”之前,老肖就一直在摸索,研究各種貝殼的特性,尋找合適的貝殼粘貼,他說自己當時跟著了迷似的,總是托朋友撿貝殼,甚至花錢購買。墻壁上貼著的貝殼,一部分是從海邊撿來,一部分是托朋友從飯店撿來的,還有一些是從國外買來的,貴的甚至花到1000多元一只,對于大個頭兒的貝殼,他只能找人幫忙運到島上。如今的墻壁上,貝殼的品種能有500多種,滿墻壁的貝殼能有100多萬只。
肖永生告訴記者,他自己懂得設(shè)計,還在腦海勾畫“貝殼房”的面貌,如今已經(jīng)成型的“貝殼房”,就是靠他自己設(shè)計出來的。
“這是個細致活。”按照他的設(shè)計,水泥上也配帶顏色,從已經(jīng)準備好的貝殼中挑選,按照貝殼的顏色、結(jié)實程度等搭配,只有合適的貝殼才能進行清洗,基本從5只貝殼里,只能敲定一只上墻面。
記者看到,“貝殼房”的大門兩側(cè),由鮑魚殼等五六種貝殼裝飾而成,青色、白色交互輝映,個中紅色點綴。而二樓的窗戶,基本靠紅色扇貝殼貼成。他說,那都是美國紅扇貝。對于貝殼房的顏色和貝殼的數(shù)量,基本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計算,“太密了影響美觀,太松弛了也不好看”。
為了粘貼這些貝殼,老肖和工人也費了不少勁,他說,這東西不同于一般的裝修房屋,清洗貝殼、挑選貝殼,到粘貼貝殼,要經(jīng)過幾道工序,而且粘貼時要找準貝殼螺旋的方向,否則貼上去的貝殼會脫落,這需要有耐心才能完成。
他說,在自己找來的工人里,大家都沒有干過這個活兒,一個工人一天做不到一平方米,甚至兩三天才能貼一平方米。期間還要考慮貝殼的洗刷、墻壁的光滑等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貝殼大片脫落的情況,老肖心里明白,工人都沒有干過這活 ,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于是耐心跟工人溝通,再重新進行粘貼就好了。
這些貝殼都是老肖的寶貝,一樓和二樓之間鑲嵌的貝殼,叫作硨磲貝,他說,這是靈山島上一位漁民打上來的,活體足足有1000多斤,待硨磲只剩貝殼后也有200余斤,當時請了兩個人抬到博物館。在這滿墻壁的貝殼中,最大的就是這只硨磲貝,而最小的貝殼只有3毫米。
如今,“貝殼房”已經(jīng)建成,老肖忍不住地樂,他說,看上去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他開始考慮屋內(nèi)的布局。他說,自己要把這個貝殼房,建成島上的博物館,館內(nèi)將會陳列島上老人保留的魚骨,會展示靈山島原來景象的照片,甚至還能看到漁民打魚的證件,“雖然都不值錢,可是展現(xiàn)著靈山島的發(fā)展”。這是老肖一直以來的夢想,這個夢想將隨著6月底的開館實現(xiàn)。
他說,由于全是自己投資,他盤算著給博物館收費,初步的票價定在20元。不過,他計劃在一些重要的節(jié)日設(shè)定免費日。比如,在六一和教師節(jié),將會免費向?qū)W生和老師開放,在八一建軍節(jié)免費向軍人開放,在春節(jié)的時候,他還計劃免費向島上的居民開放。“島上的人回來后,可以看看靈山島的改變,有些島民甚至說花錢也要來看呢。”
通訊員 滕以慶 圖由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 劉金震 (來源:半島網(wǎng)-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