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庫山鄉莊科社區孫家路西村村東有一條河,河上一直沒有橋,村民只能涉水過河,尤其是河對岸的500多畝地耕種起來尤其不便,村民出遠門上國道還得繞路。今年 ,村干部把建橋作為村里的頭等大事,沒有錢就號召全村捐款,出去募集資金,終于建成了86米長的大橋,圓了村民幾十年的夢。從建橋的第一天開始,村里5位70歲以上的老人就守在河邊,義務充當“施工員”、“安全員”。
一條小河阻斷村東路
濰河是莒縣庫山鄉莊科社區孫家路西村村東面的一條小河,平時雖然水流量不大,但是卻成了村里與村外的阻隔,村民要過河只能脫掉鞋襪,挽起褲腿一步步地走過去。遇到雨季汛期下大雨,那就沒辦法過河了。“去年下大雨,要想去河岸邊的地里看看莊稼,還要繞很遠的路。”該村村民告訴記者,由于濰河夏秋季河水暴漲,村民去河東耕種 500多畝的農作物十分不便。河那邊不但有村里的500多畝的土地,而且還有206國道,如果有一座過河橋的話一切就好多了,所以建橋成了村里幾代人的夢想。可是建橋需要資金,需要專業人員的設計,還要有人員來施工,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都沒能解決。
村干部帶頭捐款建橋
今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莊科社區村黨支部聽取群眾的呼聲和意見,而孫家路西村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建橋的問題。為了完成村民的這一愿望,該村采取自籌資金的方式,首先黨員干部帶頭捐款,然后號召全村村民捐款,這個僅有770口人的山村共籌得5萬多元的資金,之后又帶頭參加義務勞動。同時積極通過其他途徑向上級申請幫扶。請水利技術人員論證規劃,把建橋納入今年的第一件辦實事項目。受到感動的中標施工隊,主動提出墊資施工,對建橋工程予以支持。
經過49天的苦干 ,一座長86米 、寬4米、堅固氣派的8孔漫水大橋連接村東濰河兩岸,呈現在村民面前。同時,他們還完成了硬化大橋延伸路220米。圓了全村幾代人的建橋夢,村民們高興地專門請人在橋頭豎起了刻有“連心橋”3個大字的石碑。
老齡五人組成“安全員”
“你看俺都這把年紀了,吃夠了五冬六夏赤腳過河的苦頭。眼瞅著這座俺做夢都想要的橋建成了,真是打心眼里恣啊!”82歲的老人孫會芹說 ,自打工程開工那天起,孫會芹老人就主動和本村79歲的孫廷坤、81歲的孫廷紹、78歲的孫洪昌和71歲的孫召明等4位老伙伴一起,天天提著馬扎“坐鎮 ”現場 ,甘當義務“施工員”、“安全員”,時不時地還為緊張忙碌的年輕人打打下手,以實際行動支持這項工程的建設。
文/圖 通訊員 紀丙全 劉平成 王龍蛟 記者 劉九省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