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在家里煮飯,差點就把女兒的家給燒了。”回憶起做飯的經歷,78歲的黃恒財至今心有余悸,從此他便不敢在家做飯。了解到社區內不少老人都面臨做飯難的問題 ,
汕頭路社區便于2013年4月份開辦了
老年食堂。為保證飲食安全,所有餐具都要經過嚴格消毒,蔬菜和食用油都從正規渠道購買,每頓的剩飯剩菜都必須倒掉。至今食堂已運行一年,效果究竟如何呢?4月11日,記者到食堂走訪了用餐的老人,不少老人表示,自從來了食堂吃飯,就再也不愿意在家做飯了。
熱鬧:可以和老友一起吃
4月11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了汕頭路社區居委會,穿過一道長廊,誘人的飯菜香味便撲鼻而來,循著香味一路走去,便來到了老年食堂,食堂并不算大,大概能容納50人同時就餐 ,食堂大廳里擺了兩列餐桌,旁邊的一個小房間里面還擺了一張大圓桌。
社區黨委書記張傳華告訴記者,老年食堂是去年4月份開辦的,至今已經運行了一年,周一至周六為老年人提供午餐,每餐三菜一湯,其中周六是餃子。在食堂的窗口上,貼著一張菜單,記者注意到,每天的菜都不一樣,從西紅柿炒蛋到土豆紅燒肉一應俱全,還提供包子、饅頭、米飯等主食,而每餐的費用僅為10元。
在食堂的角落,坐著一位老人,他面朝著食堂的取飯窗口,時不時地抬頭看一眼。“大叔,您今天怎么一個人來啦?”食堂的工作人員金燕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唉,今天那個老友有事出門了。”老人答道。金燕說,老人叫黃恒財,今年已經78歲了,他經常和另一位老友一起來吃飯,吃得熱鬧還有滋有味。
感慨:吃得對口還方便
黃恒財告訴記者,老伴去世后,他就住在女兒家,由于女兒工作日要上班,而自己又不會做飯,所以之前常常為吃飯的事苦惱。曾經他還試著自己在家里煮飯,可是當他從外面回來時,飯早已糊了,屋子里滿是煙塵,差點就發生火災。老人說,自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在家里做飯了,生怕出事。他只能去外面吃,但是外面的飯菜不適合老年人口味,曾經他還吃壞了肚子。
“可不是嗎,我老伴兒腸胃脆弱,在外面吃飯就容易鬧肚子,在這兒吃了一年都沒出現問題。”坐在旁邊的一位老人也插話說。他叫王福合,今年和老伴兒殷世英都已經74歲了。他告訴記者,由于老伴兒吃不慣外面的飯菜,以前他們只能在家里做飯,但由于人老了,做飯就十分吃力。自從有了老年食堂,他們就再也沒在家里做過飯了,孩子也能放心地工作了。
嚴格:餐具經過高溫消毒
老年人腸胃脆弱,對食品衛生要求更高,老年食堂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從買菜到做飯到清洗餐具都有嚴格的要求。記者看到,食堂的兩名工作人員都穿著白色的工作服,還戴著帽子和口罩 。廚房的門口還貼著“閑雜人等,嚴禁入內”的標志,一道玻璃門將廚房和餐廳隔開,老人都是在廚房的窗口取餐。
金燕一邊擦桌子一邊說道,食堂的餐具清洗非常嚴格,完全按照一清、二洗、三消毒的標準來執行。首先用清潔劑清洗餐具,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最后還要高溫消毒。除了將桌子擦干凈 ,金燕還仔細地擦拭盛放餐具的架子,以及取餐的窗口。有的座位中午沒有人坐過,金燕也會擦一遍,確保干凈。
心愿:希望能提供晚餐
據了解,每天有50多名老人來這里吃飯,食堂還準備了20份盒飯,可以送到老人家里去。對于怎么處理剩下的飯菜,金燕說,剩下的飯菜一律倒掉,絕不會放到第二天。
“我每次來都會買一份帶回去,留著晚上吃。”79歲的于明修拿著一份飯菜說道。“這里的飯菜確實不錯,我已經在這里吃了大半年了,感覺就像在家里吃飯那樣可口。”于明修說,不少老人吃完飯后都會帶一份回去留著晚上吃。“孩子回來得一般都比較晚,經常是晚上八九點鐘,老年人餓不了那么久。”于明修說。
“要是晚餐也能在這里吃就好啦。”黃恒財笑著說道。“如果晚上就餐的老人多,食堂以后會考慮提供晚餐。”張傳華解釋說,目前食堂主要是解決年輕人上班后,老人午餐沒著落的問題,晚上一般年輕人都回來了,來食堂吃飯的老人就沒有中午多。“只要老人有需求,我們肯定會盡量滿足。”張傳華補充說。
文/圖 記者 喻欽濤 石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