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細化到最底層科目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內容將更加細化。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在2013年教育、科學、技術等7個重點支出細化公開到項級科目的基礎上,2014年除涉密內容外,中央部門預算全部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解釋說,所謂按功能分類劃分支出科目就是要顯示政府的錢都用來“干什么”,用在哪些方面。《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按功能分類共設置類、款、項三個層級科目。以教育支出中的小學教育支出為例,三級科目分別對應:教育-普通教育-小學教育。
“公開到項級科目,意味著政府支出預算已經按照功能分類的最底層科目公開。”劉尚希強調。
據了解,下一步,還將進一步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除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外,要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積極研究將部門決算按經濟分類公開。
“三公”經費,賬越亮越細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三公”經費公開更強調亮細賬。以公車費用為例,在2013年公開“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的基礎上,今年各部門將分別細化公開“公務用車購置費”和“公務用車運行費”。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等多部門今年的公務用車購置費預算顯示為零。
記者還發現 ,財政部公開的部門預算中,與往年單設一段文字介紹“三公”經費情況不同,今年新增了一張《“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表》。
■鏈接
陽光財政逐年提速
近年來我國財政信息公開的推進一年一大步,預決算公開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不斷細化,公開時間更為集中,公開姿態也越來越主動。
2008年5月,我國頒布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首次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政府公開信息的責任和義務,被認為是政府致力于增強財政透明度的標志性事件。
2009年,財政信息公開的內容進一步增加。當年3月,財政部首次在門戶網站上主動公開了經全國人大批準的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表。
2010年以后,每年3月,經全國人大批準的中央財政預算表都會全部向社會公開。
2011年,中央各部門的預算也開始公開。當年,各省均公開了公共財政預算。
2012年,地方財政信息公開進一步向市縣縱深推進。
此后,隨著《2013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工作規范》《中央預決算公開工作規程》的制定,財政信息公開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與此前中央部門在財政部批準部門預算后幾個月內陸續公開不同,2013年和2014年,中央部門基本在同一天集中公開了部門預算。
■釋疑
因公出國(境)費用為何增加?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提醒應理性看待“三公”經費。“這是維持部門履職的必要支出,不是越少越好。關鍵要科學安排預算,嚴格規范支出行為 ,嚴禁浪費納稅人的錢。”
分項來看,今年“三公”經費預算跟去年執行數相比有增有減,其中出國(境)費用增加了,招待費和公車費減少了。財政部解釋,因公出國(境)費增加,主要是因為費用標準調整、計劃出訪任務和參加國際賽事增多。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