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4月6日訊(記者 李保光 實習生 張小杰) 2013年,
風暴潮給山東帶來 1.4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綠潮覆蓋面積和分布面積偏大,首次在青島沿海發現大面積馬尾藻;山東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10毫米 ;2012年至2013年冬季,山東未出現明顯的海冰災害……日前,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發布《2013年北海區海洋災害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包括了山東在內沿海四省市的的海洋災害情況。
《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北海區沿岸共發生 13次風暴潮,與2012年持平。發生在去年5月26日至28日由溫帶風暴潮,給日照、青島、威海及煙臺沿海帶來一定災害,受此次風暴潮影響,去年5月27日,青島
棧橋橋體被打穿。
去年綠潮災害也不小,發生在3月至8月的黃海海域,主要影響了日照至威海近岸海域。2013年3月中下旬,江蘇如東沿海海域發現零星漂浮綠潮藻,6月2日進入青島管轄海域,6月9日前后,逐漸影響到青島近岸海域。
《公報》顯示,近年來北海區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并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和時間特征。其中,山東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10毫米 ,比2012年低20毫米。據介紹,海平面上升是一種緩發性災害,其長期的累積效應會淹沒濱海低地、破壞生態環境。此外,海平面上升使風暴潮災害加劇,海岸受到侵蝕,岸線變遷,沿海地區的咸潮、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加重。
最后《公報》建議,建立沿海重大工程建設的海洋災害風險評價制度,對已建和在建的沿海核電站、化工企業、大型產業園區和城鎮發展區開展風險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