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2點,在陽谷縣第二實驗小學,侯立霞送兩個兒子去上課。
她是一對雙胞胎腦癱患兒的母親,在查出孩子患有腦癱之初,她力排眾議,放棄當教師的機會,舉債四十多萬,輾轉聊城、濟南、北京、鄭州等多地,帶著孩子尋醫救治。求醫未果,無奈之下她自學推拿按摩技法展開“自醫”,孩子竟然逐漸康復。此后,她用自學的“醫術”免費治療了其他患兒。4年來,她已救治了百余殘障兒童。
她,就是侯立霞,聊城市陽谷縣七級鎮七二村一位普通村民。
輾轉多地,七年舉債四十萬 3月18日上午,在侯立霞創辦的陽谷縣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她為記者講述了從求醫到行醫的轉變。2002年8月30日,侯立霞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但兩個孩子生下來就不會哭叫,不會吮吸,放在重癥監護室的溫箱里監護了一個月,才勉強保住了命。兩個孩子一歲半時,仍然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也不能站,翻身也得借助外力。
經醫院檢查,結果讓全家人震驚了:兩個孩子是先天性腦癱!這意味著兩個孩子永遠都要躺在床上了。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全家人一致的意見是“放棄”。因為給孩子治療幾乎是一個無底洞,需要大量費用,并且很難有結果。然而每聽到孩子叫“媽媽”,侯立霞都心如刀絞,于是她下定決心要給孩子看病。
此后的七年間,她一直奔波于聊城、濟南、北京、鄭州等地給孩子看病。這期間,她背著兩個兒子走得兩腿浮腫;她租過幾平方米的地下室住;到菜市場撿過菜葉充饑;到拆遷工地去砸過水泥中每斤可賣8毛錢的鋼筋……烈日炎炎,曬得頭發暈,她不覺苦,不覺累,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救孩子!為了多賺錢,原本在糧所上班的丈夫徐長海,也辭了職去開車運建材。但這個小家庭仍然背上了40多萬元的外債,糟糕的是,孩子的病仍沒有好轉。
學大夫給孩子做康復,奇跡出現 2009年4月,從洛陽回家后,背負著40多萬元債務的侯立霞,再也籌不出錢給孩子治病了。無奈之下,她開始嘗試“自醫”孩子。白天她學著大夫的樣子給孩子做康復,晚上在孩子睡覺之后就挑燈夜讀,查閱相關書籍。有不懂的就向之前給孩子治療的專家打電話咨詢。慢慢的她對治療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并給兩個孩子制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案。
在她每天的堅持治療下,奇跡出現了,兩個孩子慢慢有了好轉!一個能夠獨立行走十幾步,一個不但能走路,而且能上下樓梯了。孩子的“進步”給侯立霞帶來了無比的喜悅和信心。伴隨著孩子的康復,侯立霞能治療腦癱的消息也傳開了。慢慢的,有人找她給孩子治療。“我有兩個
腦癱兒子,能體會腦癱患兒母親的痛處,就幫他們做一些免費的治療。”
隨著看病的人越來越多,2010年10月,她在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從早7點到晚上7點,除掉中午吃飯,每天工作要在十個小時以上,一天下來,她常常累得腰酸腿疼、汗濕衣衫,晚上還要給自己的孩子治療。”徐長海說,從開始到現在,康復中心共接收了100多個孩子。
每年虧損10多萬,仍堅持救治殘障兒童
18日,記者來到侯立霞的家中,這是花600元錢租來的幾間平房,里面連個衣柜也沒有,所有的衣物都放在紙箱中。整個屋里最值錢的東西是冰箱,是親戚淘汰了送給他們的。
“現在康復中心雖說有政府補貼,但是遠遠不夠用,每年都要虧空10萬多元,都得我掙錢往里邊搭。真不想讓她干了。”徐長海說,辦康復中心是侯立霞的堅持,他并不支持。“因為我們現在還有20多萬元的外債,這邊還在賠著錢,真的很難干。”而侯立霞說,“我天生就是為殘障孩子服務的,因為有相同的經歷,看到有殘疾的孩子就想著幫忙,要是不幫我心里就會難過。看到孩子有一點進步,就會激動地落淚。”
“其實就是這樣,自己也不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覺得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希望。”侯立霞告訴記者,目前康復中心還能維持,但她很希望有愛心企業可以幫她運轉下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