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賢 俞儉
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對他們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給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國廣大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致以崇高敬意。這對當前全社會弘揚雷鋒精神是巨大的鼓舞。 雷鋒犧牲已半個世紀,但他那青春的微笑、感人的故事,卻永久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雷鋒精神能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源于人們讀懂了雷鋒的快樂,在幫助他人中得到了內心的愉悅。
然而,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幾十年如一日積小善為大善,沒有發自內心的快樂感是難以想象的。雷鋒之所以能夠做到經年累月做好事從不間斷,正是因為他從幫助他人中發現了人生的意義,找到了內心的快樂。這種快樂,展現在雷鋒那些洋溢著幸福微笑的經典照片上,流露在他那些膾炙人口的日記中,融化在他那些平凡中見偉大的故事里。這種快樂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50多年后依然感染、激勵著我們。
雷鋒是快樂的,學習雷鋒也是快樂的。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就能收獲“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正如“荊楚雷鋒傳人”吳天祥所言:“每當我為群眾做了點事,群眾都稱贊共產黨好。聽了這話,我的心里真舒坦?!碑敶盎罾卒h”郭明義也有句名言“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馬斯洛的 “需求層次理論”將“自我實現”列為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雷鋒在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中獲得內心的滿足,是一種超越了自私和功利,將他人福祉與自身言行相連所獲得的精神愉悅、靈魂凈化和價值實現。走進雷鋒的心靈,才能真正理解雷鋒的言行,學雷鋒也就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覺自愿幫助他人中獲得快樂。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