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過年蒸饅頭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各種造型別致的
喜饅頭也是島城年夜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繼承傳統大饅頭的制作工藝,江守英等一批嶗山王哥莊街道的老手藝人將饅頭做成了一項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王哥莊大饅頭擊敗眾多知名面食品牌,成為島城市民
年貨首選之一。
饅頭一條街春節備貨忙
來到嶗山王哥莊街道何家社區,村前的大道上,眾多銷售饅頭的商戶連成一片,各家商戶的招牌不同,但"王哥莊大饅頭"六個大字均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一些別出心裁的商家直接在店里做上大櫥窗,將做好的大饅頭擺放在櫥窗里當招牌。來到何家社區二月二農場,客戶們正在門口等著提貨,農場經理李國良的手機響個不停,"送饅頭的車已經在路上了,您再等會吧,今天肯定能送到。"李經理不斷回復著打電話催貨的客戶們。在農場專門開辟的饅頭房內,10多名工人正一刻不停地和面、揉面、上鍋蒸饅頭,蒸好的饅頭在晾曬車間等不了多久,就要被裝進箱子送到客戶手中。李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平均每天光面粉就要用500多斤,最多的時候每天能用上千斤面粉。
"棗山"祝你步步登高
在饅頭房內有一塊特殊的區域,6位有著30年以上饅頭制作經驗的老手藝人聚集在一起,專門制作花卷、卡花等各種造型別致的花式王哥莊大饅頭。今年58歲的江守英是6人中年紀最大的,為了做好手中的這個花式饅頭,江守英的手一刻不停,半個小時后118只大紅棗整齊地粘在饅頭坯上,整個饅頭的造型看著非常喜慶。"這個叫‘棗山’,過年的時候我們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寓意是步步登高。"江守英告訴記者,在堅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近年來他們也在不斷創新制作各種寓意美好的花式饅頭,受到顧客的歡迎。
40年堅持一條"硬杠杠"
說起做大饅頭的經歷,江守英告訴記者,自己從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做饅頭,到現在做饅頭的時間少說也有40年了。談起王哥莊大饅頭受市民喜愛的原因,江守英認為就是對傳統技藝的堅持和用料的始終如一,"你做的饅頭不管多好看,歸根到底是要給人吃的,給人吃的東西你就一定得做得放心。"江守英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做饅頭可以借助機械揉面機、和面機等設備,大大減輕了工作量,但這些都是輔助,真正做饅頭的主力還是人,揉面的時間不能短,不然做出來的饅頭就不勁道,做饅頭的原料除了面粉和水、酵母之外,再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防腐劑,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才放心。"別看我們做的饅頭黃,看起來顏色不太好看,可是吃得放心啊。"江守英對自己做的饅頭顯得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