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月17日消息 1847年,一個叫容閎的年輕人留洋美國,開啟了近代中國學子海外求學之路。100多年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留學輸出國。無論家境是否優越,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出國留學納入了子女的教育規劃。對于留學,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初衷: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出國鍍金變得更加優秀,以期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具競爭力。而現實是,當大批
海歸學成歸國,他們中有的拿到世界知名學府的文憑,憑借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如愿走上期望的崗位。但還有一部分歸國留學生,仍徘徊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偶爾迷茫。不少人開始質疑,高成本留學在回國后能否換來等值回報?
半島網近期采訪了5位留學生,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發現在海歸們的心里,留學不只是去國外學習這么簡單,更是一種經歷、見識與成長。留學值不值,取決于你自己在那段歲月里真正學到了什么,而學到的這些,是用金錢買不來的。可以說,留學是一段無法用成本衡量的經歷。
成本和平臺哪個重要 出場人物:沈玉玨、蘇文
一份滿意的工作,一個不錯的平臺,這是不少應屆畢業生都夢想得到的,尤其對于海歸來說,他們在留學上花費不菲,更希望自己的留學能物有所值。不過,在留學生心里,留學的價值僅止于此嗎?工作和收入真的是衡量
留學價值的唯一標準嗎?記者采訪了兩位求職路上很成功的海歸,他們表示,雖然留學背景幫他們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職位,但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平臺、塑造了他們的性格。
平臺成就夢想 留學是塊敲門磚 汽車設計師,一個專業又令人羨艷的職業,三年前的沈玉玨絕不會想到她能從事這份工作,即使她本科就讀于國內某理工大學的汽車制造專業。
2012年12月,沈玉玨從英國考文垂大學汽車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如愿以償地在上海獲得了一家德國汽車制造企業的汽車設計師一職,這幾乎是每一個熱愛汽車專業的畢業生夢寐以求的職位。
沈玉玨告訴記者,“對于學汽車的學生來說,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工作,但它的要求很高,如果在外國汽車制造公司里,除了對專業性的要求,更多的還有對語言的要求,因為團隊里都是外國人,你需要全天用英語和你的同事交流,所以很少有國外汽車制造商在汽車設計這個部門會招中國人。”
能夠獲得這家德國汽車企業的青睞,沈玉玨覺得,應該歸功于她的專業背景和留學經歷。她坦言,如果不是本碩都讀汽車制造,而且碩士所在的考文垂大學汽車專業全球聞名,全英排名第一,再加上她一口流利的英語,恐怕很難在一家外國汽車制造企業獲得工作。
英國幾乎是留學圈里公認的高學費國家,就沈玉玨目前的收入來看,要想把她留學時的花費賺回來,仍相去甚遠。不過,沈玉玨卻從沒抱這種想法。
她認為留學的價值是無法用成本來衡量的,“你無法用成本去買一個平臺,雖然我現在無法回收我的留學成本,但你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我會如何發展,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可望而不可及,是沈玉玨的本科同學蘇文對汽車設計師這一職業的評價。他和沈玉玨同年赴英國讀研,攻讀精算專業,“我留學前考慮過繼續讀汽車專業,但我并沒有回國后能獲得汽車設計師職位的把握。”他說。
為了回國后更容易
就業,蘇文留學時選擇了從汽車專業跨到金融類專業。現在他在某商業銀行青島分行工作,而當時和他一同進入該銀行的新人們,則多數被分到了各支行網點,只有少數人留在了分行里。
能夠有幸留在分行里,蘇文認為,是他碩士精算專業和所在崗位性質十分吻合的原因,而這門專業,在國內大學開設得并不多。
“留英專業背景幫我叩開我們部門的大門,給了我一個更好的平臺,讓我能夠更加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蘇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