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使用手機微信辦公。
半島都市報11月14日訊(記者 鮑福玉 景毅) 提到開會,不少人都會想起“文山會海”,一個能立即解決的問題卻要拿到會上解決,不僅拖延了時間,還拉遠了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14日記者從城陽區了解到,
城陽西田社區辦公室率先推出微信群網上會議,無論是居民求助還是“群員”發現了問題,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這些情況都會第一時間上傳社區的微信群,隨時隨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區東側路燈損壞,電線漏在外面。”“收到,立刻安排電工前去維修!”這是一段城陽西田社區微信群組里的聊天記錄。“以前解決個事,可費勁了!”西田社區宣傳委員焦明花告訴記者,以前遇到問題,需要逐級匯報,一些棘手的問題還得召開會議集中解決,但自今年3月開始,社區創新使用了微信平臺辦公,通知、通報、碰頭會等都在微信平臺上完成,會議少了、文件少了,但問題解決得更快了,社區工作效率高了。
“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加起來一共21個人,沒有采用這個微信平臺的時候,一氣通知下來差不多也得一小時!”焦明花說,這樣一來,不僅耗費了大量時間,還降低了辦事的效率,社區居民不滿意,工作人員也得跟著挨批評。
現在只需對著手機把相關問題在微信群上寫一句或喊一句,不管是領導還是相關人員都能即時收到信息,遇到疑難問題也能快速找到責任人,都在微信上,避免了互相踢皮球的情況,保證了第一時間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效率。
焦明花告訴記者,自使用微信群以來,社區內部會議數量急劇下降,除了固定的例會外,其他會議基本上就沒有了。
西田社區創新使用微信平臺辦公在整個青島市區社區辦公中屬于首例,該辦公方式自今年3月在社區推行以來,共砍掉了大小會議30余次,節省辦公紙張千余張,解決社區實際問題20余件。
■感受
手機表情緩解氣氛文字可“過濾”臟話 對于社區里的工作人員來說,微信群辦公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同事之間的關系更和諧了。“有時候遇到問題可能比較急,或者意見分歧,同事打個電話就能吵吵起來!”焦明花說,現在可好了,微信里有很多可愛的表情,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發一個搞笑表情,氣氛立刻緩和下來,一些脫口而出的氣話甚至臟話,在轉化成文字時自然也過濾掉了。
社區百姓也真切感受到這一創新辦公方式帶來的甜頭。“有事就打俺們主任的手機,他在手機里喊一嗓子,很快就有人來上門幫著解決了。”村民王淑珍說道。
■現學
手把手“培訓”,中年漢子成微信達人 說起剛開始使用微信,焦明花笑著說,社區不少工作人員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完全掌握了微信的各種功能。“我們都50多歲了,不比那些年輕小伙子,接觸個新事物比較慢!”焦明花告訴記者,當時社區書記李志儉說提出微信辦公的設想時,21名工作人員里一多半的人還不知道微信是什么呢?“我們都是現學的!”焦明花說,書記的意思是以前開會解決問題,太冗長,繁瑣,以后要推行微信辦公,各項會議工作要初步在微信里處理。
“我們不會就意味著不能辦公!”焦明花說,為了及早掌握微信,一有時間她就和其他年齡大的工作人員請教村里的年輕人,經過半個月的手把手指導,他們的微信終于用得溜熟了。“其實習慣了微信還真是很方便,如果不愿意打字,就在上面喊上兩句也行!”焦明花說,現在社區辦公室一位40來歲的中年漢子,從一個只會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半文盲”變成了“微信達人”,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隔三差五就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關于工作的感悟。
■實施
為提高效率,半小時內務必回復 為了保證微信辦公的效率,村里還專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比如24小時必須保持手機暢通,相關問題發到群里后,相關負責人必須半小時之內回復‘收到’領取任務,大大提高了任務的落實效率。”焦明花說。
微信平臺之所以能在西田社區迅速落地開花,跟社區工作人員之前的明確分工是分不開的。“我們社區辦公室服務范圍雖然只有本社區300多戶居民,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居民實際困難,我們21名工作人員做到了嚴格的細化工作分工,誰負責衛生、誰負責安全保衛、誰負責計生工作、誰負責農保醫保都有明確責任人。”焦明花說,所以開展微信辦公后,一旦發現問題并發布到微信辦公群里,相關負責人便立即領取任務,第一時間著手處理并反饋到群里。
“上周我們一個社區委員發現一棟居民樓內的廊燈不亮了,當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委員編寫了一條信息發到群里,結果當晚10點多他再次下樓送客人時,發現廊燈已經更換完畢。”焦明花說,像這樣的情況,自社區微信辦公開展后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文/記者 鮑福玉 景毅 圖/本報記者 陸金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