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 海晶化工月底全面停產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四流南路66號的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工廠各個車間仍在正常生產,工人工作如常,從表面看不到即將停產的跡象。略顯破舊的廠房昭示著工廠的歷史。
“10月29日正式開始停產,到本月31日全面停產。 ”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整個企業有大量的設備,全部停止運轉需要一個時間。
“我們的心情挺復雜的,對
老廠區很留戀,對新廠區又很期待。 ”一名工人告訴記者。
今年53歲的張揚志是工廠的老職工,從18歲進入工廠上班,至今已經35年了,“新廠區我是去不了,不知不覺發現自己老嘍。”見到張揚志時,他仍然和年輕的職工一起忙碌在生產線上,看不到任何異樣。但談及老廠區停產,他還是難掩留戀,“畢竟在這里工作了一輩子,感情還是很深的。 ”
記者了解到,像張揚志這些快到退休年齡的工人,工廠將采取買斷工齡的方式給予補償,這些為工廠奮斗了一輩子的工人們終于可以歇歇了。
海晶化工是青島市老城區首個進入搬遷程序的大型化工企業,正式停產是其搬遷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節點。
感慨 40年老鄰居要說再見了 “和這個老鄰居一起生活了40年,現在終于要再見了。 ”家住國棉五廠的居民王先生得知海晶化工將正式停產,難掩興奮之情。王先生從出生起就住在工廠附近,十幾年前的氯氣泄漏事故讓他對這個“危險的鄰居”充滿了警惕。雖然工廠的工藝和安全控制能力大為改觀,但周邊不少居民仍然對空氣質量和安全問題有些擔憂。 “相信化工廠搬遷后,周邊環境能好些。 ”家住附近的市民劉女士說。
這一點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停產前,公司SO2月均排放31.6噸,月均排放氮氧化物32噸。停產后,污染氣體排放降為零。為此,海晶化工將做出不小的犧牲,停產后,管理費用、人工費用、財務費用等固定費用每月約1000萬元,但公司盈利為0,這種虧損狀態將持續8個月。
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建廠時是專門為青島的紡織、印染業配套生產燒堿,當時名稱為青島第一化工廠,在青島老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自1999年9月至2013年9月,海晶化工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62億元,實現利稅7.5億元,是中國化工500強企業。
規劃 原址納入濱海新區建設 據了解,海晶化工老廠區停產后,將轉入資產處置、土地整理階段。老廠區占地40萬平方米。根據該公司與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簽訂的協議,2014年9月該地塊將交付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屆時,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將公開
掛牌拍賣,拍賣所得資金用于支持海晶化工到董家口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搬遷項目。老廠區地塊則變更為商住用地,屬青島市濱海新區規劃建設的組成部分,將規劃建設住宅、學校、商務中心等。
海晶化工搬遷后可以騰出600畝土地,土地收益估計可達30億元,將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企業搬遷的資金壓力。
升級 搬遷總投資高達54億 海晶化工2010年就被列入了搬遷計劃,進展緩慢的最大原因為資金。青島海灣集團總經理、海晶化工董事長李明表示,海晶化工搬遷項目總投資54億元,一期投資27.8億元,實際所需資金將超過30億元。這筆巨大的搬遷費用,銀行貸款占了19.46億元,其他依靠企業自籌、政府撥付和未來土地出讓收益來解決。
海晶化工的搬遷,不僅是一次空間意義上的轉移,還是一次產業升級的新機遇。早在2011年6月,海晶化工就與世界第四大化工制造商——英國英力士公司簽訂了專利技術引進合同,將用乙烯法工藝技術生產聚氯乙烯樹脂(PVC),徹底結束電石法生產PVC的歷史。
海晶化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電石法”生產工藝需要原煤作為原材料,企業要到內蒙古以及西北地區購買原材料,單是上千公里的物流費用每年就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此外,“電石法”耗能非常高,生產中還會產生大量廢渣和廢水,該工藝已經成為阻礙海晶化工發展的“絆腳石”。 “乙烯法可以極大提高工藝的穩定性及產品質量,減少能耗,安全生產水平也大幅提升。 ”
據介紹,海晶化工新址占地1000畝,一期將建設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配套30萬噸燒堿項目,預計2014年6月份建成投產,達產后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6.8億元。二期建設年產80萬噸聚氯乙烯、配套60萬噸燒堿項目,預計2016年投產,達產后年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利稅15億元。
記者 李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