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群星獎”頒獎儀式在威海舉行,煙臺市群眾藝術館的演員在頒獎儀式上表演舞蹈。 □新華社發
□ 本報記者 王紅軍
32件作品類群星獎、4個項目類群星獎、6人“群文之星”稱號……10月25日晚,
十藝節群星獎頒獎儀式舉行,我省群星獎比賽成績在全國遙遙領先。
十藝節組委會群文活動部部長李宗偉說:“由于十藝節的促進帶動,
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了大臺階,群眾文化精品創作也上了一個大臺階。”
據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介紹,本屆“群星獎”共有884件作品、157個公共文化項目和117個“群文之星”候選人參評,經過初選、復賽和決賽等環節,共決出220個作品類“群星獎”、110個項目類“群星獎”以及100位“群文之星”。
在作品類比賽中,我省在音樂、舞蹈、曲藝和戲劇類比賽中分別有7件作品獲獎,還有2個合唱、2個廣場舞節目獲獎。在項目類比賽中,我省有墾利縣“村村唱戲村村舞”等4個項目獲獎,還有張蔭松、王子華等6人奪得群文之星。
省藝術館館長王壽宴表示,在以前的群星獎比賽中,山東雖然在全國處于上游位置,但都沒有這次這么“出彩”。“從群文節目的創作,到加工排練,再到進入復決賽,全省群眾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
在頒獎儀式上,年近古稀的老群文工作者張蔭松,擔任著現場演出導演的任務。本屆群星獎比賽,他編導的舞蹈《舒心的日子扭著過》、少兒舞蹈《爺爺教我踩高蹺》以及廣場舞《幸福像花兒一樣》奪得群星獎,也將他個人奪得群星獎的次數增加到了9次,而雙鬢斑白的他也榮膺“群文之星”的稱號。
在《爺爺教我踩高蹺》中,張蔭松搬來10多年前獲獎作品《娃娃高蹺》的舞蹈元素,并加入了爺孫之間文化傳承的情節。“我們傳統的民間文化,需要我們群眾工作者去推廣、去傳承。”張蔭松說,這個節目就是以孩子娛樂的形式,展現山東的地域文化特色,用現代意識去認識、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
在張蔭松看來,創作群文作品的目的不是為了一次比賽,而是為了群文工作的長期開展。“在創作《舒心的日子扭著過》的過程中,我們同時把節目向各個社區推廣,現在煙臺市有很多人已經在跳這支舞蹈了。”
李宗偉說,在籌辦十藝節的帶動下,山東培養了一大批群文創作隊伍,凝聚了一大批群眾創作專家,形成了一批支持群文創作的政策資源。
李宗偉認為,這些獲獎作品只是“金字塔尖的明珠”,沒有獲獎的還有大量精品。“我們要看到這些獲獎作品,也不能忘記那些沒有獲獎的作品,那些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創作熱情,這是群星獎的基礎。”
李宗偉表示,基層群眾有著巨大的文化潛在需求,現在變成了現實需求。“原來我們各方面的條件可能并不具備,現在這個潛在的需求將在未來3到5年里更好地釋放出來,迸發出文化創作的積極性,催生新一輪群眾文化發展的繁榮。”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