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素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前外交部部長
李肇星回到了家鄉(xiāng)青島,并做客中國
石油大學思創(chuàng)論壇,與學子共話國際形勢。這位在外交戰(zhàn)線縱橫捭闔的青島人幾乎三句話不離老家,機智幽默的演講引來師生們陣陣雷鳴般鼓掌。18歲離開家鄉(xiāng)原膠南市農村的李肇星,在整場報告中都笑稱自己是來自“山東鄉(xiāng)下的孩子”,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記者 馬曉婷
開場幽默:
“鐵嘴鋼牙”太難看 昨天上午8時許,離報告會開始還有一個小時,中國石油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報告廳門口就已經擠滿了大學生,大家早早到來為的是一睹這位外交家的風采。因為人太多座位不夠,主辦方臨時只得提供坐墊,報告臺下的空地和臺階上也坐滿了人。
9時許,熱烈的掌聲響起,年逾七旬的李肇星步入會場,滿臉笑容向大家親切問好,依然是神采飛揚、風度翩翩。一看前排空著3個座位,李肇星笑著說“那幾位女生坐下吧,按照國際慣例,女士不就座男士都得站起來。 ”一句話引得在場師生都笑了起來。報告開始前,照例是介紹報告人,但聽完自己的一串頭銜和因語言犀利而被獲贈“鐵嘴鋼牙”的贊譽,李肇星笑著擺了擺手,“我那一串頭銜,你們可別全信,鐵嘴鋼牙得多難看啊,你們想想要是我長這樣你們還愿意來見我么,哪有這樣的人? ”在再一次熱烈的掌聲和笑聲中,李肇星開始縱論天下大勢。
深情回憶:
難忘老家難忘鄉(xiāng)情 李肇星在演講中自報家門,告訴師生自己就出生在原膠南市大珠山腳下的王家村。 “我在這個地方出生、長大,一直到18周歲才離開家鄉(xiāng)。我記得小時候幫爺爺放驢,割草,點汽油燈看書,當時我的班長每次負責給大家的汽油燈打氣,總是很照顧個頭矮小的我。我至今還記得他的名字,他現(xiàn)在就在膠南一所中學任職。我就是一個山東鄉(xiāng)下孩子,經過人民的培養(yǎng),到現(xiàn)在成了一個山東出身的老頭。 ”李肇星這樣親切的話語,讓很多師生感到意外。
報告中,李肇星不時會提起老家,將外交故事與自己的家鄉(xiāng)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我五六歲時,家鄉(xiāng)遭了蝗蟲災害,那時候家里窮,一年到頭能吃上個饅頭就不錯了,當時高興得不得了,烤螞蚱吃改善生活,可我不知道爸媽心里有多苦。 ”李肇星話題一轉,又講起自己在擔任外交部長時,接到新疆發(fā)來的消息稱,從哈薩克斯坦來的蝗蟲給當地牧民造成很大損失;哈薩克斯坦也發(fā)來消息,稱受到了從中國新疆來的蝗蟲侵襲。 “螞蚱出國又不用簽證,誰知道是從哪兒走的,最終兩國決定一同解決蝗災。 ”
在現(xiàn)場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李肇星總是先詢問提問的學生家鄉(xiāng)是哪里。如果提問者來自外地,他接著就會來一句:“歡迎到我的家鄉(xiāng)來。 ”
愛國情懷:
其實人人都是外交官 昨天的報告中,李肇星講述了許多難忘的外交往事,希望青年學子能心系祖國,做一切事情都為人民的利益考慮。“1982年我第一次帶團出訪,我對我的團員說,不能在外國人面前喝白酒,不能在外國人面前抽煙,不能在外國人面前說臟話,要不然我就不去了。你當團長,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是我們所有人共同構成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人都是外交官,不管我們是否出國。無論我們干什么,都要心中想著祖國,不能做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青年學子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做人。 ”李肇星語重心長地說。
李肇星還以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上菜的男服務員,高爾夫起源于蘇格蘭放羊人趕羊回家時揮舞羊鞭的歷史,告誡年輕人不要輕視貧窮。最后,李肇星還拿下自己戴的手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塊表曾被一個國家從事手表行業(yè)的外交官認出,表的所有部件均來自深圳,最后運到國外組裝貼牌,通過貼牌外國企業(yè)能獲取超過中國企業(yè)20倍的利潤。他以此勉勵青年學子積極創(chuàng)新。
相關鏈接
李肇星常回老家關心黃島紅軍小學 昨天,記者聯(lián)系了李肇星家鄉(xiāng)所在地、黃島區(qū)濱海街道辦事處王家村的村書記,這位與李肇星相熟的村干部告訴記者,李肇星的雙親已經去世,很長時間以來,李肇星每年都會回家鄉(xiāng)為雙親掃墓,“李肇星每次回家探親從不去麻煩當地政府,到了村里就跟我聯(lián)系,我陪他一起到山上掃墓,然后他會跟家里的親戚朋友一起吃頓飯。有時掃墓的時候會遇到熟人,多半是打招呼聊幾句,很少做太久的停留。 ”
2011年8月20日,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在膠南舉行授旗授牌暨感恩捐贈儀式,濱海辦事處中心小學被正式命名為“膠南革命英烈紅軍小學”,成為青島首所紅軍小學,獲贈捐款25萬元。李肇星向學校轉贈了500冊國學大師季羨林的著作。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同時向學校捐贈25萬元。據紅軍小學校長張明叁介紹,現(xiàn)在學校共有28個班,1357名學生。李肇星一直關注著紅軍小學的發(fā)展。
付靜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