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基隆路小學一家長向本報反映,該校一年級二班和二年級二班因為學生感染
手足口病,從10月14日開始停課。“一共停課10天,10月24日復課。老師每天在博客上公布學習內容并且布置作業。”記者了解到,由于基隆路小學的學生目前都在位于大田路的金門路小學分校上課,因此,金門路小學也將曾經接觸過基隆路小學感染手足口病的學生全部隔離。
學生染手足口病,全班停課10天 10月14日,基隆路小學一年級二班的家長周女士突接電話通知,班主任老師稱班上有兩小朋友患上了手足口病,全班要停課十天。“聽說是一個孩子先患上了手足口病,家長沒有及時告訴老師,患病的孩子在上托管班的時候,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感染上了。現在是一年級二班和二年級二班兩個班級的學生都停課了。”
學校停課后,在家隔離的學生如何跟上其他班級學生的學習進度?“班主任老師在博客上開了空中課程。”10月16日,該校一年級二班的學生家長小云爺爺告訴記者,這10天停課時間,小云的課程都將由小云媽媽在家臨時代教,除了在家學習老師布置的教學大綱,小云的媽媽還給小云安排了培訓班課程,10月16日下午,小云在學校附近的培訓機構學習美術。
記者在基隆路小學一年級二班的班級博客上看到,班主任老師每天都會更新博客,把每天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貼在博客上。在10月16日的課程安排,數學科目的課程學習內容是“預習課本24~25頁,完成自主練習25~26頁的練習。另外2~10的分與合,20道練習”語文科目的課程學習內容是“復習ai ei ui的四聲調,預習書40頁ai ei ui的拼讀,跟光盤讀課文5遍。家長可以給孩子邊放課件邊讓孩子拼讀。”另外還有音樂課程和美術課程的內容。記者看到有的課程內容,老師專門貼上了公開的視頻教學網址。
對于老師在博客上的空中課程,家長周女士表示能夠接受。“畢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學校才選擇停課,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一般的家長都能教,但我們也害怕發音不準,一般都是和孩子一起跟著光盤讀,這回自己是既當學生又當孩子的老師了。”
醫生建議孩子要勤洗手換衣 記者了解到,此次基隆路小學學生感染手足口病,有幾名學生是因為交叉感染。家長在家應該如何預防孩子得手足口病呢?10月16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市婦兒醫院感染科的醫生孫建蘭。孫建蘭介紹,按照往年的情況,10月份已經是手足口病發病的末期,青島市手足口病集中發病期一般在六月、七月和八月份。“每年青島市有一萬以上的兒童會患上手足口病,近日由于氣溫驟降,又出現手足口病的病例。”
家長在家如何預防呢?孫建蘭建議,孩子在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勤洗澡,要喝白開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不要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如果孩子的手、足、口和臀部任意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出現了皰疹,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確診。在家治療的孩子,不要接觸其他兒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孫建蘭介紹,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4歲以下的孩子容易得。而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進而出現咽痛,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還有一些小水泡,沒有并發癥的患兒,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數患兒有神經系統癥狀,并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極少有后遺癥手足口病通常在兒童體內潛伏3~4天之后,就會逐漸爆發出來,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普遍易感染。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預防。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被子,是預防手足口病的15字方針,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