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青島北山二路小學。同學們將自己對老師的祝福以小卡片的形式貼在"校園微博"的展板上和老師們互動。記者 李雋輝 攝
隨著教育部日前出臺的《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教師節后發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規定“老師收家長禮”為紅線,視情節將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專業技術職務處分。9月10日記者采訪多所學校發現,今年教師節老師都很低調,不搞慶祝也不收禮,改為給孩子“
送禮”,以正師德。
“說實話,今年我們還真沒搞啥慶祝活動。而是琢磨著能讓孩子收獲點啥。”9月10日上午,記者采訪市北區人民路二小校長初春燕。辛苦一年,原本想給老師們慶祝下,但她發現今年老師一致很“低調”——明確表示不慶祝,更不收教師節禮。
“既然老師不想收禮,那干脆就給孩子送吧。”教師節當天,初春燕忙活著和各班老師,分別給學生“寫信”,并搞起了“謝謝你的愛”活動,送孩子鉛筆橡皮,表揚聽話的孩子,并激勵調皮的孩子。
無獨有偶。嶗山區姜哥莊小學,也由宋慧副校長帶頭,給學生“送禮”。“我們這一半是務工子女,家庭困難。今年教師節,老師改送他們‘禮’,一個本子,一只鋼筆,在這些孩子眼里卻彌足珍貴,因為他們渴望被重視。”
記者隨后又咨詢了青島二中、嶗山一中、嶗山三中等中學老師,發現今年受教育部兩項“禁令”影響,中學老師最“尷尬”。一位青島二中的老師坦言,相比小學,中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更大,而且未來的高考將決定今后的人生臺階,因此家長也更重視。雖然中學老師不會像小學老師那樣,送孩子鉛筆橡皮,但會明確告訴孩子,“老師眼里,你們的進步是最好的禮物,不要讓家長送禮,避免大家都尷尬。”
但9月10日下午,記者在學校門口咨詢了一些中學家長,他們直言“不可能”。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禁止家長給老師送禮,這政策看起來好,但缺乏‘人性化’,因此沒法實施。因為很多家長在教師節選擇給老師送禮,這并非行賄,而是家長盼著老師能多嚴格管理下孩子,是一種安心的‘感情牌’。”
對此青島二中的一位老師無奈地說,要求老師拒收禮物,并非老師單方面的事。“有次拒收家長的禮物,對方態度變了,稱‘看不起自己’。相比一下,學生一張賀卡一束花,才更讓我們‘減壓’。”
每到教師節,有關如何才能剎住教師節送禮之風,始終沒有一個好辦法。記者從市教育局采訪得知,目前并沒有相關規定,解釋對老師收受家長禮品如何處理,往往全憑“道德約束”。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明確規定“老師收家長禮”為紅線,視情節將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專業技術職務處分。然而,一紙《辦法》何以約束全國教師?9月10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對此省教育廳成立專門的舉報平臺,形式可以是電話、郵件等多種形式,保障舉報暢通。同時明確“師德”將納入老師評估,建立師德年度評議制度、師德問題報告制度。兩項制度確保“收禮舉報”落到實處,比如出格收受家長高檔禮物,師德考核不合格,所有考評將一票否決。
教師節送禮,古來有之。回報師恩,本應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給老師的“表示”成為一場“比拼”,老師們也不得不“想太多了”。
誠然,老師和家長把心思過多花在送禮上,卻往往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一紙“禁令”能否避免這些尷尬?記者日前曾就教師節收禮問題,采訪了市教育研究所于立平。她認為,向老師行禮,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學生們表達尊重和愛的重要渠道。為此家長們不宜太過干涉,同時教育部門也不用過分“緊張”嚴批送禮,應把教師節的“送禮權”還給學生。一束賀卡一束花,不過是學生和老師倆人的“私事”。
記者 王宗陽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