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魚搶不到,還得吃冰凍魚 “這不快過
中秋了,打算弄兩條魚走親戚用,結果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黃先生家住在黃島區風和日麗小區,距離積米崖漁港碼頭很近。9月3日一大早,黃先生來到碼頭,打算買幾條新鮮魚,卻沒能如愿,“太郁悶了,開海了,守著碼頭買不到鮮魚。”
與黃先生一樣郁悶的還有開飯店的高先生,高先生早上7點就來碼頭采購鮮魚,結果同樣空手而歸。9月3日一早,記者來到國家級的中心漁港積米崖漁港,打算了解開海之后鮮魚的行情,但是記者了解到,目前鮮魚很難買到。
積米崖漁港碼頭的一名負責人管波稱,長達3個月的休漁期結束后,許多市民都想嘗嘗新鮮的海貨,他們的漁船一般晚上出海,早晨5點多回到碼頭。“也就幾十分鐘吧,他們就賣完東西了。”管波帶領記者來到碼頭轉了一圈,基本見不到鮮魚出售。
記者也采訪了幾位在碼頭休息的漁民,一名漁民介紹說,今年的收成比起往年差很多,“今年不行,數量不如往年。現在的魚也小,像刀魚,也就兩三指寬,不如往年大,鲅魚基本就十多厘米長,還能上些黃魚什么的,也都不大。”
“實在買不到的話,就只能買冰凍魚了,禮盒也不知道得多少錢。咱們走親戚用,希望不要太貴。”黃先生表示。隨后,記者跟隨黃先生來到附近的幾家冷藏廠。
冷藏廠: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在黃島區鐵山路一家冷藏廠,這家的冷庫中還有一些存貨,都是包裝好的冷凍魚,“咱們這個庫能放多少我不清楚,但是現在剩的確實不多了。”冷藏廠老板李先生稱,他們的庫存基本都是今年春天的魚,市民都喜歡吃魚,不少大飯店也來冷藏廠進行采購,經過3個月漫長的休漁期,他們的庫存已經所剩無幾。
黃先生提出希望購買幾條冰凍的鮮魚,李先生表示,他們也收不到鮮魚,“剛開海,收成也不好,賣得也快,咱們幾乎收不到,我庫里的都是今年春天的魚了,而且還沒剩多少。”說著,李先生帶記者參觀了冷庫,記者注意到存放的貨物只占冷庫的一個角落。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積米崖漁港旁的一家冷藏企業進行探訪,這里的工作人員劉先生稱,他們的冷庫有1000噸的容量,但是目前里面的貨物只有不到 10噸,而且沒有鮮魚,都是今年春天的魚。“這兒海鮮加工企業多,所以很多都被他們買走了,現在又收不上來魚,所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在探訪其他幾家冷藏廠的時候,情況也基本類似,黃島區人民路附近的一家冷藏廠中,一名工作人員正好接起一個電話,當得知對方希望買魚時,這名工作人員直接拒絕了,表示他們不做零售只做批發。
過程繁瑣,很難應對中秋市場 “海鮮冷藏也有很多步驟,今年中秋這么近,很難趕得上。”黃島瑯琊鎮一家水產銷售企業的楊洪勇告訴記者,由于本地魚銷售情況比較好,所以很少有人收獲之后冰起來再賣,他的許多同行都是從威海、舟山等地收魚,“還是外地貨多,他們那兒有大的碼頭。”
楊洪勇帶記者進入了幾個冷庫并介紹稱,這里的冷庫溫度都是-18℃左右,是保存用的冷庫,而鮮魚上岸后,要馬上進行速凍,“速凍要求-26℃,不經過速凍就放進冷庫會壞的。”楊先生一邊講述,一邊給記者打開幾個盒子,取出幾條冷凍魚,摸上去會感覺到上面有一層薄冰,而不是魚鱗的觸感。
“速凍完之后,咱們還要加掛冰衣,就是在魚外面再凍上一層冰,這樣就能隔絕空氣,保持魚的新鮮。”楊先生稱,他們的冷庫進行的就是第三道工序,包裝,在速凍、掛冰衣之后,將魚進行裝袋,之后再進行裝盒。“因為很多人或者企業都是要盒子的,散裝的運輸麻煩,看著也不衛生,所以都是盒裝的。”
對于今年的銷售情況,楊先生表示會很艱難,“畢竟今年中秋太早,而且本地魚不管是長勢也好數量也罷都不如往年,所以要我們的魚的估計得多很多。”楊先生認為,速凍、掛冰衣、運輸和包裝幾個步驟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新鮮的海貨不一定能趕上中秋的銷售,“總之我們也盡力,但是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中秋的時候還是賣春天的凍魚,畢竟我們也得一步一步來。”
“平價海鮮禮盒”成了主流 今年中央從上到下反“四風”提倡節儉,許多商家推出的海鮮禮盒也大打“親民牌”,柜臺上擺放的禮盒價格不高。針對這一現象,楊先生感慨說,今年中秋禮品市場也來搶平價海鮮,往年送海參、鮑魚、進口海鮮的,今年都改送海蜇、小冰鮮了,只可惜自己沒有存貨了。
“高檔的禮盒好看不實惠,今年肯定不好賣。”一家海產品店的老板張女士告訴記者,以往到了過節的時候都有不少人前來買海產品禮盒,而且張口就要高檔豪華海鮮禮盒,他們只好想方設法對這些禮盒進行包裝,由于禮盒內海產品進價高,賣的價錢自然就上升,往年海鮮禮盒動輒高達五六千元。
黃島區珠山路一家海產品店的老板楊先生告訴記者,他一直關注新聞,今年中央要求從上到下糾正“四風”制止公款送禮,高檔海鮮禮盒肯定沒有市場了,很多商家也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大打“親民牌”,今年他們店決定推出的海產品系列禮盒價格不高,每個禮盒從百余元到 500元不等,普通市民走親訪友完全可以接受。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往來是正常的,送禮也無可厚非,千萬不能形成攀比之風。”市民董先生認為,雖然大家都說“禮輕情意重”,但現在社會上送禮形成了一種攀比之風,正常的往來已經變味,很多人為了面子也是“打腫臉充胖子”,給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禮尚往來是應該的,但千萬要制止住不正之風。
文/圖 記者 劉鑫 實習生 張欣健(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