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于8月30日9時30分在3號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楊達才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央視
財產:累計發生額1177余萬 在檢方出具的證據中,楊達才家庭財產累計發生額1177余萬元中,存款877萬,其中支出238余萬元。611萬余元可以說明來源的財產中,楊達才本人、其妻、子、兒媳四人工資性收入為197萬元,包括楊達才本人工作以來歷年收入共計約68萬元,其妻收入45萬余元,其子收入54萬余元,兒媳收入27萬余元。
另外,楊達才妻子獎金及夫妻二人公積金收入共計80萬余元,楊達才妻子退休后與人經營餐廳收入共計144萬余元。此外,另有理財及利息收入70萬余元,楊達才親家贈與30萬余元,婚喪嫁娶收入65萬余元,受賄25萬元。
公訴人問楊達才504.5萬元的財產來源不明的原因時,楊達才回答說:“應該是過年過節下屬或者同學送禮,不知其目的。”
據新華社
“娛樂化”反腐不應成為常態 楊達才案的審理,在社會上尤其是網民中引起強烈反響。曾參與曝光楊達才佩戴名表的中國知名網民“花總丟了金箍棒”說,被網絡曝光后楊達才很快被撤職查辦,在經歷了一年的等待后楊達才終于出庭受審,這是對網絡監督力量的良好互動和回應,給了網民們很大的信心。
在被開除黨籍半年之后,“
表哥”楊達才終于站到了審判臺上接受了法律的嚴懲。但塵埃落定時,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仍揮之不去:如果不是在車禍現場不合時宜的“傾城一笑”,楊達才現在是不是還在開心地數著手表?網絡民意推動貪官落馬固然可喜,但如何發揮反腐敗的“制度威力”,讓民意更加順暢,讓腐敗無處藏身,是庭審后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雖然網絡反腐力量日益引人注目,但一些專家認為,網絡反腐也有其局限性。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舒洪水說,中國社會目前正處于轉型期,貪腐問題嚴重而復雜。網絡監督只能起到提供線索和保持壓力的作用,要真正扳倒貪腐官員,還是要依靠紀檢和司法部門的介入才行。專家指出,“歪打正著”的“娛樂化”反腐方式不應成為常態,必須使制度本身對腐敗行為敏感起來,主動“活化”制度體系。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