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配額”增加1600萬方 顯然,95萬立方米的缺口遠不是黃河水所能滿足的,于是
青島又將目光瞄準了
長江水。
8月27日,記者從山東省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在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的計劃沒有改變。“通水不僅是山東省的事,還涉及到其他省,具體日期的確定需要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來協調確定。”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宣傳科楊科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長江水進入青島的路線實際上是南水北調東線干線的配套工程,從長江調來的水到東平湖后再到濟南然后匯入引黃濟青的渠道,在這之后,長江水和黃河水混在一起,輸送到青島來。”青島市膠東調水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人盛英武告訴記者,調水的原則是先黃河水,如果黃河水不夠用的了,再調長江水。
據盛英武介紹,需要調用長江水的城市每年8月上旬提出南水北調年度用水計劃建議,經山東省南水北調管理機構審核后,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下達。
“根據青島上報的用水計劃,一開始青島地區向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申請調用的長江水量為 1.3億立方米。”盛英武告訴記者,其中1.26億立方米沿著引黃濟青干渠直接匯入棘洪灘水庫,供青島市區和黃島等用水,另外400萬立方米則是通過引黃濟青干渠到達位于平度市新河鎮與張舍鎮交界的新河水庫,直接向平度西北部的鄉鎮供水。
但青島一直試圖從長江里多調一點水。 記者了解到,原計劃分配給青島的長江水已經由1.3億立方米增加到了1.46億立方米。
“1.3億立方米是最早上報申請的數據,后來因為平度那邊要建一個新河化工基地,需要用水1600萬立方米,于是臨時申請增加了1600萬立方米,但這個數據只是口頭上的,目前還沒有正式下文。”盛英武解釋道,而年調節蓄水量為2000萬立方米的新河水庫預計在未來的3~5年內完成。
部分江水將回補地下水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將南水北調長江水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今年5月面向社會征集意見的《山東省南水北調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各地應該合理調整取用水方式,比如對地下水超采區域,要利用外調水回補;對工業擠占農業和生態用水的地區,要優先利用外調水逐步返還;對主要依靠外調水維持發展的地區,合理確定外調水優先利用原則。
“這主要是為了限制本地過度開采地下水,很多人覺得,從外地調來的水價格高,所以拼命地去開采使用地下水,地下水開采過度又會使得海水倒灌,影響生態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告訴記者。
根據規劃,到2015年,青島全市總供水量為14.5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地下水、引黃(黃河)水、引江(長江)水、周邊域調水、再生水以及淡化水的資源水量分別為 4.82億立方米、5.80億立方米、1.10億立方米、1.46億立方米、0.073億立方米、0.50億立方米和0.75億立方米。其中長江水超過黃河水,占到了總供水量的10.1%。
在王浩看來,像青島這樣一個缺水城市,引黃濟青的黃河水、南水北調的長江水、本地水源和海水淡化水等構成了青島供水的多水源頭,這幾個水源其實是并行不悖的,不能互相對立。
“一般豐水年份里,可能普通的市民不會感覺到用水困難,但一旦遇到干旱季節時,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就會銳減,供水問題就會顯現出來了。”王浩告訴記者,“一旦擁有多個水源后,將來遇到突發性污染、大旱等情況發生時,青島可以從容應對。”
■小資料 南水北調,三線開工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劉魯生曾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從五十年代提出“ 南水北調”的設想后,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 、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 ,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中國大陸地勢形成三個階梯。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于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 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山東境內規劃為南北、東西兩條輸水干線,全長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線長487公里,東西干線長704公里,在我省形成“T”字型輸水大動脈和現代水網大骨架,可實現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和山東當地水的聯合調度、優化配置。
一期工程首先調水到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有效緩解該地區最為緊張的城鄉缺水問題,并為向河北、天津應急供水創造條件。一期工程實施涉及我省15個市(不含日照、萊蕪),供水區涉及13個市(不含泰安、日照、萊蕪、臨沂)68個縣(市、區)。一期工程竣工后,我省每年可調引長江水1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