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用泥巴制作手工藝品。
2010年11月,開發區將怡和嘉園小區與盛世江山小區兩處配套
幼兒園回購,成為了
公辦幼兒園。兩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改姓“公”,讓小區適齡孩子的父母十分高興,“2012年9月份幼兒園開園,我家孩子正好趕上上幼兒園,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公辦園我們很高興也很安心。”盛世江山小區居民董女士說。據悉,兩所回購的配套園都作為開發區第一幼兒園的分園,從優質幼兒園輸出管理和師資,保留總園辦園理念的基礎上也發揮了自己的特色。8月1日,記者走進開發區第一幼兒園盛世江山分園了解了這所改姓“公”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一年來的變化和發展。
■探訪 幼兒園里還有小菜園 走進幼兒園,隨處可見孩子們用陶土、鐵絲、廢舊酒瓶甚至鞋子制作而成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孩子們自己發揮想象力制作的,有時候看到他們的作品會讓我們大人大吃一驚。”園長于永華告訴記者。在幼兒園中記者還看到了與海洋相關的手工藝品,諸如用貝殼制作的相框、花盆和圖畫,孩子們在貝殼上寫寫畫畫,排列組合就擺成了各式各樣的形態。
而在戶外游戲的環節,記者看到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玩起了“丟手絹”、“貼膏藥”、“跳房子”、“彈蛋兒”等“民間游戲”。
記者注意到,幼兒園還專門開辟了種植園,以“自留地”的形式由各班分管,孩子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在自家土地上種植不同的作物,然后負責澆水、鋤草、松土、除蟲等。辣椒、豆子、西紅柿、茄子……記者在種植園中看到了孩子們種植的各種各樣的蔬菜,尤其是大班的“自留地”中,辣椒一排排的種植得十分整齊,絲毫不比專業農民種得差。
■家長 “外地娃”能在家門口上學 記者了解到,盛世江山小區分為南北兩區,南區屬于二期工程剛建成不久入住率相對較低,北區建成較早,入住率較高而且外地來青工作的年輕夫婦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開發區第一幼兒園盛世江山分園小班學生許家童的媽媽董女士告訴記者,2012年自己的孩子正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又正好趕上開發區一幼盛世江山分園開園,“作為父母為孩子選擇幼兒園一般的選擇心態就是選擇公辦園。民辦幼兒園良莠不齊,但是公辦園不論從教學質量、園區配套還是安全方面都有保障。”董女士告訴記者,“而且,像我們這樣70后的‘尾巴’父母年紀普遍比較大了,千里迢迢把老人從外地接來帶孩子也不容易,所以孩子能在家門口上這么優質的幼兒園,我們感覺的確很方便也很幸運。”
■政府 配套園改姓“公” 每年一到幼兒園招生季,開發區第一幼兒園盛世江山分園的門前就排滿了早早來報名的孩子和家長。“我們的招生原則是首先面向小區內的適齡孩子招生,有剩余的學位才會面向社會招生。2012年開園之后,一天的時間幼兒園的200多個學位就全部招滿了。今年招生的空余學位則全是面向小區內的適齡孩子招募的。”開發區第一幼兒園盛世江山分園園長于永華告訴記者。
據介紹,開發區在2011年11月將怡和嘉園小區與盛世江山小區兩處配套幼兒園統一接收為區公辦幼兒園。兩處新建幼兒園總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增擴了近500個學位,緩解了公辦幼兒園學位緊張的壓力。“如果是以往新建小區的配套幼兒園一般都會被轉租或出售成為民辦園。2011年政府出面將這兩所尚未出租的幼兒園回收為公辦園,當時在全省也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開發區教體局托幼辦負責人張主任告訴記者。
文/圖 記者 邵雷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