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男子放棄60萬年薪當農場主 傾盡所有年賺百萬

2013-07-09 14:09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在10多年前,孫志剛從單位辭職,做起了工程建設和酒店生意,生意紅紅火火且年賺利潤都在60萬以上。然而,兩年前,孫志剛放棄生意,回到膠州九龍鎮人榮村老家當起"農場主",承包上千畝土地搞特色精品農業種植,以前的荒嶺讓他變成了種植園。他種植的小米、大姜、黃瓜、旱稻、韭菜等有機農業產品全部以當地村名注冊了商標,現在這些農產品不但不愁銷路且價格還高,讓他年賺上百萬。昨天,孫志剛告訴記者,今后,他會將這條精品農業之路繼續下去,擴大種植面積,帶領鄉親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講述:

  開酒店干工程年賺六十萬

  昨天,記者來到膠州九龍鎮人榮村大棚種植園區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勞作。在其中一個大棚內,39歲的孫志剛和工人們一起采摘西紅柿。孫志剛身高1.8米左右,皮膚白皙,戴著眼鏡,看上去有點文藝范兒。

  17年前,孫志剛從浙江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膠州一家鍋爐廠當技術工人,憑著學校里學到的專業技術,他很快熟練了業務并成為了單位的技術骨干。"我的家庭條件不錯,作為家里老大,父母一直對我看管很嚴,但這反而使我性格叛逆,什么事都敢想敢干!"孫志剛說,他在鍋爐廠上班6年,雖然工廠給他待遇很高,但這種平淡的生活讓他一直心存不甘。

  "很多年前,我親戚朋友有不少干建筑的,當初我選擇建筑這一行也和他們有很大關系。"孫志剛說,2002年,他從單位辭職,自己領著一幫人干起了工程。一開始,由于不懂業務,他跟著親戚干一些下水管道改造安裝的小活,后來在一些行業朋友幫助下,他成立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開始承包大型樓盤施工,在這期間他還開辦了一家中型酒店,每年能賺到六七十萬元,幾年后他就買了車和房。

  轉行:

  錢不好要他下鄉包農田

  然而,隨著工程市場形勢越來越嚴峻,孫志剛也面臨著困境。"那些年都知道建筑行業賺錢,但凡有能力的都干上了這一行,市場就這么大,一窩蜂而上的后果就是價格很低且錢也越來越難要,我曾干了一個外墻保溫的活,到現在發包方還欠著我20多萬。慢慢的,我就有了轉行的想法。"孫志剛說,從2010年開始,每次回到農村老家,他就發現壯勞力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村里全是老人和小孩,不少嶺地無人耕種,于是他就產生了在老家包地搞特色農產品種植的想法。

  孫志剛說,他們老家土地肥沃,種出來的蔬菜和糧食品質非常好,尤其是小米、小西紅柿、黃瓜和板栗,質量更是上乘,但由于規模小,無論在銷量還是價格上都不成氣候。

  "一開始,我也沒敢大面積地種,沒想到承包一塊地后效益不錯,于是我就決定適當擴大規模。"孫志剛說,在親朋好友張羅下,他承包了50畝農田建大棚,種植起了小西紅柿,并專門雇人管理,而他仍然先干著自己老本行。到了收獲季節,他把小西紅柿送給客戶品嘗,沒想到客戶吃后贊不絕口,不少客戶還專門找到他購買用來送人。當年,除去農民工資和投入,他凈賺了10萬多元。有了這次經歷,孫志剛決定放棄建筑工程這一行當,回家包地大干一場。

  決心:

  投進所有積蓄當農場主

  "當時我回家和我父母說了后,他們堅決不同意,都說我是瞎胡鬧。"孫志剛說,他回家種地消息一經傳開,不但家里人不能接受,就連同行也都感到不可思議。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他和妻子整整做了家人一個月的工作。"當時承包一畝只有700多元,但大片承包資金量投入也很大!"孫志剛說,經過前期洽談,他最終在老家周圍承包了300多畝農田和260多畝的嶺地,為此他將家里的所有積蓄拿出來并貸款300萬元,同時注冊成立了一家特色農業開發公司。

  收獲:

  注冊五個農產品商標

  "我成立公司時就打算,要打有機農產品這張牌!"孫志剛說,他承包的土地主要分散在人榮、宋家瑩、柳溝、陳家河屯、永安這5個村莊,而這些村莊又各有自己所特有的農產品。經過反復思考,他決定結合當地農業特色品種,把零散承包下來的土地劃分區域種植。在榮村的200多畝地,他投資幾十萬元建起了20多個冬暖式大棚,主要種植當地一些優良品種小西紅柿,其它各個村的地,則都種植本村特色品種。

  另外,孫志剛還注冊了青島九龍七彩甘薯農場,在承包的山嶺上種植七彩地瓜和板栗。"嶺地因地薄,種小麥、玉米,忙活一年一畝產也掙不到1000元錢。"孫志剛說,在嶺地上他專門劃出一片空地,養殖鴨和山雞。就這樣,當年他就建起了種植小米、大姜、黃瓜、板栗、地瓜、草莓等農作物的特色農業區,去年,他又分別對小米、大姜、黃瓜、板栗、地瓜這5種農產品,以當地村名申請了注冊商標。

  回報:

  辛苦沒白費年賺百萬

  "說實在的,原先我挺有錢的,這一下就讓我負債累累,說沒有壓力是假話,所以在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孫志剛說,包地搞農業生產,雖然沒有機械加工那么復雜,但也是一個技術活,盡管他在農村長大,但幾乎沒接觸過農活,對種地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為了早日學會種植技術,他晚上上網查資料,白天到田間地頭請教鄉親。他還在地里建了一間小屋,自己直接住了進去,因為平常也下地干農活,一年下來他瘦了30多斤。

  "盡管很累,但至少辛苦沒有白費,我種植的無公害農作物價格賣得高,讓我大賺了一筆。"孫志剛說,經過努力,他種植的農作物漸漸獲得了認可,其中"柳溝小米"比普通小米的價格整整高出3倍,達到每斤10元。由于品質好,農產品供不應求。

  夢想:

  擴大規模帶領鄉親致富

  "我認準了這個行當肯定能行,目前來看利潤非常可觀,這步棋現在來看是走對了。"孫志剛說,看到特色農產品市場巨大,去年年底他投資百萬元在膠州里岔鎮又承包了300多畝農田,一些原先從事建筑工程行業的同行表示要和他一起投資來做農產品。經過前期洽談,目前已經有兩名曾經的同行決定出資兩千萬元和他一塊從事農產品種植。"我想利用5年時間,建設一個集板栗采摘游玩和精品農產品觀光的景點。"孫志剛說。

  談起以后發展和夢想,孫志剛說,從最初的入城到后來再下鄉,他經歷了二次創業。在這兩年的辛勤付出中,讓他看到農業還是大有發展前途?,F在的他主要是自己承包土地種植,今后他要通過村民以土地或者技術入股的方式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這樣不但對自己有益處,也能帶動鄉親們一塊致富。(記者 牟成梓)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