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
黃島區海洋與漁業局獲悉,6月17日上午該局組織進行了
西施舌親貝放流活動。本次放流是財政劃撥專項資金10萬元進行的,放流的親貝數量為2700余斤,這些西施舌親貝被全部放流到了靈山灣海域。據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西施舌親貝在放流后一般在 4至5年后見效。對恢復黃島區近海海域的西施舌生物資源、開展保護性采捕有重要意義。
2700余斤西施舌放流靈山灣
“我們這次放流的西施舌總共有2700多斤,都是西施舌親貝。放流的位置在靈山灣海域。這片海域要建成西施舌繁育基地,可能每年都會放流一部分。通過人工放流,現在越來越少見的西施舌有望恢復。”黃島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本次放流投入的財政資金10萬元,目前已連續2年劃撥專項資金在靈山灣放流西施舌親貝。而2012年放流的數量為2000斤,今年在數量上有所增加。
跟隨放流西施舌親貝的工作人員,記者來到了將要放流的這片海域。“在這片種植區域附近撒就行了,這底下就是沙,很適合西施舌生長。”隨著工作人員一聲令下,2700余斤西施舌親貝被均勻地撒到了海底。“選擇將西施舌放流在海帶種植區域,是因為有工作人員在不間斷地巡視,這樣一來就保證了播撒下去的西施舌親貝不會被人偷偷撈走。再就是海帶養殖區域的海底浮游生物很多,這樣一來西施舌的食物來源就比較充分了。”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恢復近海物種資源,4~5年后見效
“西施舌親貝在放流后一般在4至5年后見效。對恢復黃島區近海海域的西施舌生物資源,開展保護性采捕有重要意義。”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島泊里西施舌分布在泊里鎮、瑯琊臺省級旅游度假區、瑯琊鎮、張家樓鎮、濱海辦事處等,尤以泊里鎮黃家塘灣分布最為密集。2010年“泊里西施舌”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3年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產品商標注冊。
那么,什么樣的環境適合西施舌的生長呢?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泊里西施舌產區所在的黃家塘灣、靈山灣、龍灣等海域,灘涂遼闊而坡緩,向海中自然延伸1000米左右,底質為細沙或沙泥,野生貝類主要是西施舌和大竹蟶。離村莊等居民生活區較遠,沿岸植被茂密,水質清新無污染,自然環境優良。有較多河流注入海區,水質肥沃,這樣的區域自古以來就是西施舌的自然棲息地。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黃島人在吃海鮮的時候常會順口這么夸贊當地的名海產“海參鮑魚西施舌”,可見西施舌的地位。但是海參、鮑魚通過人工養殖、底播等手段已經成為比較常見的海珍品,相對而言西施舌就顯得少見了。“西施舌雖然在全國廣有分布,但質量各有不同 ,尤以青島黃島(原膠南)西施舌為最佳 。”海漁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文/通訊員 馬廣文圖/本報記者 周晉華 記者 周晉華 實習生 翟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