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擦垃圾桶
6月18日早上7點,細雨中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去上班,敦化路街道金壇路社區54歲的“老低保”郭新慶,已打掃完20個垃圾桶,回家吃飯了。“打掃1個垃圾桶,1個月給10元,還給配手機,垃圾滿了聯系環衛來收,還補貼30元話費。”記者采訪發現,目前
市北區設了23個點,鼓勵社區困難居民和熱心公益的老人“賺外快”。而垃圾桶讓居民自己管,還真比以前干凈多了。
居民管垃圾桶,還有補貼 6月份開始,市北區城管局在敦化路街道金壇路社區開始試點,讓居民自己當垃圾桶的“管家”,并公開招聘。54歲的郭新慶,是社區里的“老低保”,家里比較拮據。他的任務是早班,在居民上班前把垃圾桶清掃一遍。上午10點,另一位困難居民盧女士來接班。她的任務量是清理30個垃圾桶。“我們配了專門的水桶和消毒液,鄰居現在也都配合俺,不亂扔。剛開始很難清,上面的臟東西特硬,現在就好多了。”
記者了解到,金壇路社區這個試點,總共有118個垃圾桶。通過招聘,首批上崗的有5位管家。社區書記蘧玉文告訴記者,平均每個人管20多個,全年無休。老社區里垃圾桶的問題不少,比如垃圾桶里扔進來建材垃圾,環衛不收,就需要“管家”幫忙處理;垃圾桶有時會被偷,所以需要管家照看。“大家看我們社區的老低保鄰居辛苦,天天打掃垃圾桶,誰還好意思亂扔呢?”一位金壇路社區居民坦言。
待遇方面,市北區城管局城管辦負責人徐明秋主任介紹說,目前的政策是清掃1個垃圾桶,每月補貼10元。垃圾桶都是由社區困難居民和熱心老人“承包”,平均每人20個到30個。除了清掃,他們的職責還有在垃圾桶溢滿時,隨時聯系環衛。因此還給配了手機,每月補貼30元話費。
全區推廣“居民自管”模式 “居民自管垃圾桶,說白了就是種新的‘城管理念’。居民從被動接受,變成自己主動參與,效果就不一樣了。”市北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說。記者了解到,去年同期,市北區曾針對垃圾桶丟失、外表破損臟污、垃圾冒溢以及清運后撒漏造成二次污染等“痼疾”,啟動上門收垃圾的試點。
當時很多居民一早把垃圾又扔在了樓道里,相當于把過去樓下垃圾桶的污染區搬到了樓道里。期間居民們很有意見,市北區也未將各試點的垃圾桶全撤走,還留下了一兩個。后期居民們干脆就都不按上門收垃圾的時間扔了,有了垃圾,隨手扔進社區僅有的一兩個垃圾桶里。隨著天氣越來越暖和,垃圾溢出和垃圾落地的問題反而更加明顯。
針對這一問題,市北區結合區劃調整后的老城區特點,在臺東商貿區、登州路等23處區域,實施“垃圾桶集中點承包責任制”試點工作,將轄區內的垃圾桶集中點按照10個以上規模進行分組,聘用熱心公益、身體健康、空閑時間較多的并且在附近居住的居民,擔任垃圾集中點監督協管員,定時、定點對垃圾點內的垃圾桶進行擦洗、周邊環境保潔以及看護工作。同時,合理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避免居民糾紛,做好對垃圾清運監督工作,發現冒溢、撒漏、清運不及時等情況第一時間通過專用信息終端上報市北區環衛信息受理中心。
記者打探發現,通過試點,垃圾桶臟污、垃圾冒溢以及周邊環境臟亂等現象基本消除。“看居民心氣很高,下一步將在全區推廣這種居民自管模式,在其他社區繼續招聘‘管家’”,市北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文/圖 記者 王宗陽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