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路小學的同學們在青島大學民俗學社大學生的指導下,互相系五彩繩。
端午節怎么過?近日,記者通過街頭隨機采訪、網絡調查不同年齡段市民,發現各有各的說法:年紀大的市民,能說出不少風俗;年紀小的,僅當做一個假期,不少人將這一節日過得僅剩下
吃粽子。
過去的端午節很講究 端午節即將來臨,記者近日對不同年齡段的市民進行調查時發現 ,年紀大的市民還記得古時的一些習俗,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講,端午節就是一個只剩下吃粽子的節假日了。
今年88歲的王緒福告訴記者,過端午要吃粽子、吃雞蛋,還有一項活動是趁太陽還沒出來“出去采露水”,“把露水抹在眼皮上,對眼睛好。”孩子應該系五彩繩,手腕腳腕上都要系。80歲的于秀蘭說,過端午節,都會包粽子分給親戚朋友,還會給孩子系端午繩。而插艾蒿這一項活動還在延續著,“我家小嫚專門去嶗山采了艾蒿,現在就泡在水里。”
71歲的滕桂香說出了更多的內容,“還有人插桃樹枝,還會用紙疊一個粽子模樣,用繩綁著戴脖子上。孩子要戴五彩繩,過了端午后扔在水溝里,傳說會變成蚯蚓。”
不少老年人也坦言,如今過端午節,只有吃粽子還是普遍的行為,其他的都在減少,“以前家門口就能采到艾蒿,現在只能上山或者買。”隨后記者采訪了多名70后、80后、90后的市民,結果是很多人只能說出吃粽子 、插艾蒿這兩件事。
近日,記者通過本報企業QQ800096663和街頭采訪的形式就如何過端午的話題進行了調查,記者整理調查結果發現,在56名網友回答中,47人稱他們過端午只會吃粽子 ,而吃雞蛋、插艾蒿等很少做;剩下9人則稱會插艾蒿、給孩子系五彩繩。
民俗10多種,教教小學生 6月8日上午10時許,文登路小學操場上,六名身穿漢服的大學生引得小學生陣陣驚呼,他們來自青島大學民俗學社,專門給孩子們講解端午節習俗。
主持人是民俗學社劉曉芳和5年級3班朱紫軒。朱紫軒說,端午節是從夏至這個節氣演變過來的。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也就是陽氣最盛、陰氣最弱。但是過了這一天,陽氣越來越少,陰氣越來越多。陰氣多,就會使氣候更加潮濕,蛇、蝎子 、蜈蚣這些毒蟲增多,毒蟲邪氣會侵害到人們的健康。為此,“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插艾蒿,點雄黃,系五彩繩來解毒、驅蟲、辟邪。”
據介紹,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可以驅蟲、辟邪。雄黃是一味中藥,少量使用可以驅蟲、辟邪,人們把雄黃放入酒中,用毛筆蘸著涂在小孩子的耳鼻和額頭上,男孩子會在額頭上畫一個大大的“王”字,女孩子則可以在額頭上畫一朵小小的梅花。“五色線上的五種顏色分別可以鎮住五種毒蟲,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蜥蜴、蜈蚣 、蝎子 、蟾蜍。”民俗學社的學生介紹說。除了這些,傳統民俗中還會吃五毒餅,“每個餅上刻著一種毒蟲,吃了五毒餅就像把毒蟲吃掉,古人食用五毒餅祈愿消病強身。”
民俗學社指導老師青島大學師范學院民俗學博士馬光亭介紹了有關端午節的民俗,除了前面學生介紹的,還有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還有佩戴荷包、拉露水,《萊西縣志》記載人們凌晨到野外“拉露水”、采藥草,并把香艾插在門窗上方;青年男女在腰上戴香荷包,意“宜夏避惡”。另外還有吃蛋、沐蘭湯、斗草、賽龍舟。“總共算起來有10多種,島城地區能有七八種。”馬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