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折射出借讀之路的無奈與困惑。期待大高中格局能告別這種現象 。
▲ 6月8日,16中考場,又考完了一門科目,畫面中帶有輕松表情的考生不少。 記者 孟達
“孩子在外邊借讀,回來參加高考。”這兩天,在青島16中、青島17中考點外,每采訪三四位家長,就能碰到一位借讀生的家長 ,尤其是在考點外一直陪考的家長中,不少都是借讀生家長。記者采訪中發現,這些借讀生家長對孩子的高考成績更在意一些。不過,從采訪情況來看,部分借讀考生,高考一模成績不足500分 ,折騰一頓 ,甚至比不上留在本校的同學 。
一個班十余孩子出去借讀 青島16中是理科考點,青島17中是文科考點,這兩個考點的考生主要來自青島16中、青島17中和青島66中,借讀生主要來自青島16中和青島66中,尤其以66中為多。
“我孩子那個班,很多孩子都出去借讀了,目前我了解到的也得十幾個吧。”17中考點外,考生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被分到了青島某高中,然后就去膠州借讀了,班里出去借讀的孩子很多。
“不出去借讀又能怎么辦,留在學校里,估計連上本科都困難。”陳女士說。
不過,對于孩子的借讀成果,陳女士也并不是很樂觀。高考一模孩子成績 480多分,不算高 。“她自己也覺得靠文化課成績上本科挺困難的,半路學了藝術。”陳女士說,女兒編導專業考出了兩所高校的證,如果順利的話,能靠藝術上個還過得去的本科,不過這樣的結果,已經和當初借讀時不太一樣了。
在青島16中理科考點外,借讀生家長也很多。“說實在的,我覺得文科生還好說,理科生不借讀,更是死路一條。”一位考生家長告訴記者,當時家里也猶豫過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出去借讀,后來還是決定把孩子送出去,因為覺得像理科生的數學或者理科綜合的那些科目,需要一個不錯的環境,才能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 。
“成績還行吧。”當記者問及孩子現在的成績如何時,這位家長也不愿詳細說,后來加了句:“肯定比留在學校里強。”
采訪中,記者數次問及借讀生的家長,有沒有比較自己孩子和留在原來學校孩子的成績高低,對于這樣的問題,借讀生家長們大多表示很少關注原來學校學生的情況。
兩次借讀孩子成績不理想 高考期間,薛女士一直在青島17中考點外陪考。薛女士家在市南區,為了孩子考試方便,臨時在17中附近找了個宿舍,吃住都在這里,她請假全天候陪考。
薛女士的孩子,當年中考時第一志愿報的青島1中,沒考上,最后被分到了青島某高中。家里人還有孩子一早就達成共識,如果去了該高中,就出去借讀。
3年前,在選擇借讀學校時,薛女士一家首先考慮的是平度一中,當年的借讀費已達到4萬5千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
去平度一中借讀的事情還沒最終敲定,又一個選擇出現在薛女士一家面前 ,那就是去膠州一所高中借讀,借讀費不到2萬元。最終,薛女士的孩子選擇到膠州借讀。
薛女士說,孩子去膠州借讀后,在生活上并沒有出現太大的不適應,但是從高一下學期開始,數學開始跟不上趟兒,到了高二,上數學課就像聽天書一樣。
為了給女兒補習數學,薛女士在平度找了名數學老師給孩子補課。從此,薛女士一家更忙碌了:每周五晚上去膠州接孩子回家,星期六在家里待一上午,下午去平度補習數學,晚上住在平度,星期天上午接著補習,下午薛女士和丈夫送孩子回學校,然后自己再回青島。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個月,女兒在借讀學校里又出了點事,被老師要求回家反省。經過這一事件后,薛女士下定決心給孩子辦轉學,轉到了平度九中。轉學時,孩子的高二時光已經沒剩幾個月。
剛到平度九中,孩子有點“游戲人間”,薛女士這次真火了,給女兒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好好學,該回哪兒回哪兒去。
“后來,女兒真的開始認真學習,而且老師真負責任。”薛女士說,孩子高三學得挺好的,但是前面的時間可惜了,自己也覺得有些對不起孩子。
“也就是我孩子適應能力強,要是別的孩子借讀還遭兩茬罪,可能早崩潰了。”薛女士覺得,家長真要讓孩子借讀的話,一定要全面了解學校,看是不是適合自己孩子,別把孩子給耽誤了。“人家有的孩子成績好,獨立性也好,去平度一中借讀,成績很好,但像我們家這種孩子,如果去平度一中的話,估計就徹底墊底了,平度九中還更適合一些。”
薛女士的孩子離開膠州那所中學時,交的近兩萬元借讀費一分都沒退,那是早就約定好的,去平度九中,又交了兩萬元的借讀費。孩子高考一模成績不到500分,薛女士也不知道孩子的最終成績能有多少。
借讀考高分的學生是少數 7日高考首日,在青島17中考點門前 ,青島66中一名高三班主任,忙著給班里學生發棒棒糖,一人一根。
“這是120分棒棒糖。”老師給學生們發著棒棒糖,還給鼓著勁兒,“讓孩子語文 、數學都考150分 ,這個目標太高了,能考到 120分就很不錯。”
這位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里每年都會有學生去外校借讀,有的去郊區高中,有的去市區高中,確實有借讀的學生考出很好成績的,但是這樣的學生數量比較少,而且這種學生都是成績很好的,中考時有的志愿沒填好,有的發揮失誤,到了借讀學校,發展挺好的。但是很多成績一般的學生,即使去外面借讀了,成績仍然很一般,有些還比不上留在學校的同學們。
“其實,我覺得16中老師就挺好的,我們孩子在16中,老師還看在眼里,要是去借讀,以我們孩子的成績 ,人家老師哪有時間管。”17中考點外,一位16中考生的家長表示,自己孩子也就500多分的成績,家里人覺得考好有個本科上就很好,高中三年,感覺孩子挺不錯的,也沒聽說班里那些出去借讀的孩子成績有多好。
何先生的女兒現在已經是中國海洋大學的學生,當年中考時,孩子成績剛達青島9中線,但一志愿報青島2中、二志愿報青島58中,最后落到了青島某高中,家里人果斷借讀青島58中,高考時孩子如愿達到一本線,進入海大。“我們家人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何先生說。
中考錄取政策引發借讀風
“很早以前 ,青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會去平度一中等高中借讀,但那時數量并不是太多,借讀風是從2005年刮起來的。”市區一所高中的校長表示,2005年,青島中考錄取改革,就是在普高錄取線以上,如果高中一志愿錄滿,就不能再招二志愿的考生,這一政策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一批青島2中、58中的落榜生,落不到青島17中、青島19中這樣的中間批次學校,因為這些學校也在一志愿就錄滿了,不會再錄第二志愿考生。于是,相當一部分2中、58中落榜的考生就進入青島3中、16中、66中還有原來的25中這些學校。
“教育局這一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是希望均衡各高中的生源。”這位校長表示,原先的錄取方式,使得成績優秀的學生過度集中于某幾所熱點高中,教育局本來希望用這一政策,使那些普通高中也能分得一杯羹,優化一下學校生源質量,但是沒想到的是,當年,那些高分落榜生熱衷出去借讀,留下的并不多。
“到了2008年,青島市又把中考錄取政策改為一二志愿平行,高分考生一落到底的可能性很小了,但是借讀卻成了一種風氣。”這位校長表示,開始借讀時,考生一般都到郊區高中,家長覺得孩子只有吃苦才能成績好,但有些孩子水土不服,這幾年,青島市區內的借讀也比較火,但是幾所熱點高中借讀名額有限,并且借讀費也一路水漲船高 ,從三四萬元到五六萬元。
大高中格局或緩解借讀熱
2012年9月28日,島城百年名校青島9中即青島外語學校新校區建設奠基典禮在黃島區舉行,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的外語特色高中。青島的大高中格局也由此奠基。包括青島9中在內,青島6中、實驗高級中學、青島19中、青島39中等5所現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學校都已在黃島、城陽、即墨等地確定新址,青島市區未來的高中格局,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市區13所市屬普通高中。
據了解 ,為解決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無法適應新的城市布局等問題,上海、蘇州、寧波、杭州等城市都開展了高中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拓展了教育發展的空間。如上海市上世紀90年代做出普通高中布局調整的重大決策,自 1996年以來在城郊接合部建了20多所現代化寄宿制高中,平均班額40人左右,年招生可達3萬人。高中學校的規模和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發展,市區的基礎教育整體資源也得到較為充分的優化。記者 劉雪蓮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