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到了,在張應鎮東張應村,今年56歲的張玉花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名博士后,又用愛心將
孤殘兒童當成親生孩子對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母愛的無私與偉大。2002年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來到張應鎮成立了寄養兒童養護基地,張玉花積極報名成為一名
寄養媽媽,2004年,張玉花收養了第一個棄嬰,從此走上了“寄養媽媽”的道路。九年來,張玉花和丈夫不斷收養孤殘兒童,讓這些不幸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兒子成才,她當起“寄養媽媽” 今年56歲的張玉花是張應鎮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的她靠自己的勤勞雙手將兒子培養成一位博士后,作為一名農村婦女,沒見過大世面,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鄉與泥土打交道,能把兒子培養成才,她從內心里感到高興。鄰居鄉親都夸她有個這么優秀的兒子,孩子成才了就可以好好享享福不用那么操勞了。然而,她卻做了一個不尋常的決定:報名當起了“寄養媽媽”。
2002年,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來到張應鎮成立了寄養兒童養護基地,在這里有很多孤殘兒童,需要不少家庭寄養,就有了“寄養媽媽”的報名動員。張玉花就在第一時間報名填寫了申請表,“我非常希望自己也可以領養一個孩子,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張玉花回憶道。2004年,從寄養第一個孩子開始,九年了,張玉花一直做著“寄養媽媽”的工作從未間斷。
“寄養娃娃”被收養,她淚如雨下 她永遠記得第一個來她家孩子的日子,那天是2004年7月1日,來的是一個僅有四個月大的小女孩,名叫鄭霞。小鄭霞來的時候在小毯子里裹著,那么小的一個孩子,應該說還在嬰兒時期,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還不大會坐。張玉花從工作人員手里接過她時,她露出了可愛的笑臉。“我當時真是很激動,這么好的一個孩子,這么小就被父母拋棄,她的父母多么狠心啊。”張玉花回憶道,抱著孩子的瞬間張玉花感覺到孩子來到了她這里,就是一種緣分,下定決心要像撫養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她,教育她。
“那天我滿懷心喜地抱著孩子回家,好大一會兒沒舍得放下孩子,直到丈夫下班回家,同樣欣喜若狂地接過孩子非要抱抱時,我才放手。”張玉蘭回憶道,就這樣,從那天開始,小鄭霞就成了他們家的一份子。
剛到張玉花家時小鄭霞才四個月大,由于很多年沒有照顧小孩子,剛開始還不太習慣,慢慢的,張玉花可以變著花樣給她做小孩子門喜歡吃的東西。買她喜歡玩的玩具,漂亮的小衣服,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原來在不經意間,孩子就長大了。張玉花的丈夫是小學老師,她就跟他商量一起找來簡單的拼音和詩詞來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知識,小鄭霞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學會了背詩,認字,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轉眼間就過去了兩年,有一天,有人家想要來收養她 ,聽到這個消息張玉花和丈夫都很傷心,兩年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多么令人不舍和難忘。2006年3月14日,孩子被別人收養了,離開了張玉花家的時候,小鄭霞回頭喊爸爸媽媽,張玉花淚如雨下,早已泣不成聲……
敞開心扉,孩子把她當成朋友 在寄養小鄭霞期間,2005年5月4日,12歲的孩子泰安來了。這個12歲的小男孩,對于陌生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顯得很不適應。張玉花當時也十分緊張的,生怕這個陌生的環境讓孩子變得更加孤僻。為消除他的陌生感,張玉花四處咨詢了一些懂心理的老師,學習真正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經常和他聊天。適當給他增添衣物,買喜歡的東西,做各種好吃的飯,讓他感到是家里的一員。慢慢地,孩子敞開了心扉,放學后就在家和她聊天,學校里有趣的事情,煩惱的事情,都和張玉花說。
“他不覺得我是媽媽,是大人,而是把我當成了他的朋友,孩子的這種表現,讓我很受觸動。”張玉花回憶道,能以一種平等的心和孩子交流,得到他友誼般的回報,張玉花感到很欣慰。就這樣,孩子在學校生活得很愉快,他有很多朋友,性格越來越開朗,很愛幫助同學。在家里,張玉花和丈夫每天都對孩子加以輔導。慢慢地孩子成績就上來了,而且學習的勁頭很足 。成績從剛開始的倒數第二到進入班級前十名,后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
膠州市實驗初中。現在在青島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汽車應用。
“工作讓我忙碌,也讓我自豪驕傲” 就在泰安考上中學那年,2009年9月25日,第三個孩子衛世君來到張玉花家。衛世君比較特別,因為他患有唐氏綜合征。孩子來到她家時已經三歲了,大小便仍不能自理。張玉花一點一點逐漸摸索出了照顧好他的方法。衛世君晚上愛蹬被子,容易著涼,張玉花就多起來幾趟,給他掖掖被角,再給他熱點牛奶,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就想讓他多吃點。在張玉花的悉心照料下,衛世君的身體越來越強壯,現在已經可以在中心的小姐妹班和同伴們一起學習。這樣的進步,讓張玉花看感到非常欣慰。
“這份工作讓我忙碌,也讓我自豪驕傲。”張玉花表示,看到這些在人生最早的時候遭遇不幸的孩子能健康長大,她發自內心地快樂。她希望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人能給這些孤殘兒童帶來家庭的愛和溫暖。
文/圖 記者 王曉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