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受聘山東大學講座
教授。在山大“首秀”的講座上,莫言分享了自己現下的心境和獲諾獎之后的心態變化。他自嘲受聘山大“沒
底氣”,希望將來講座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當教案。
談山大:自嘲受聘沒“底氣”,希望把作品當教案 “非常榮幸能夠站在山大的講臺上,我心里覺得非常惶恐、非常忐忑,同時也沒有多少底氣,因為我沒有學問,也沒有學位。”講座一開始,莫言就以自嘲式的幽默說起了此次山大之旅的感受,“山大是我少年時期夢想的地方。在外面一聽到是山大畢業的,都感覺到格外得親近。”
此次,莫言被聘為山東大學講座教授,這一稱號與之前的兼職教授不同,是一個具有重要學術地位的教職,需要給研究生開課、做報告,甚至可以輔導博士研究生等。他自謙的說:“一個沒有學問、沒有學歷的人來到山東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也要有一種‘不怕死的精神’”。
這次莫言在
山大講座“首秀”并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因此他表示,雖還沒有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但“既然當講座教授,下次一定會好好準備一下,有個探討的主題。”提到教學內容,他說自己不會像其他教授那樣有系統、有邏輯的設計課程,“希望大家把我的作品當教案。”
談寫作:把好人當壞人寫,武松打虎也會有怯懦 莫言說,他30多年來創作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把人當人來寫”,他還提出了“三段論”:把好人當壞人寫,把壞人當好人寫,把自己當罪人寫。
“好人再好,他身上肯定也有他不好的一面。無論多么偉大的英雄,他身上,他性格上也都有軟弱的地方。”說到這里,莫言為大家舉了個例子:在水滸傳中寫道,武松自己一個人把老虎打死后,看著又跳出幾只老虎,心中大驚。后來一看這些老虎是人假扮的,他才松了一口氣。
“像武松這樣的打虎英雄也有怯懦的時候,這恰好是施耐庵的偉大之處。所以我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來把好人當壞人寫,實際上就是要寫英雄人物身上的陰暗面,幸福當中的不足之處,反過來把壞人當好人寫也是這個道理。”莫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