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3月31日訊(記者 王磊 通訊員 賈延芳
)“校園文化先從廁所文化開始,文明行動先從文明
如廁開始……”近日,在王舍人實驗小學,王舍人教育辦公室李委員告訴記者。從2008年起,
歷城區校園文化建設先從廁所文化開始,累計投入1600萬元對133處學校
旱廁進行了水沖式改造,徹底消除了旱廁盲點。
“我去學校督導校園文化,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廁所,就是這個人人需要使用的地方,對它的打造與管理更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也是最能體現文化素養的地方。”歷城區教育局督導室劉建華主任介紹說,歷城區屬于農村教育大區,轄區內90%的學校都在鄉村,學校廁所大多數為旱廁,10萬
學生的如廁問題成了大問題。
“冬天還好點,每年到了夏天,蒼蠅蚊子亂飛,打藥也不管用,上不上廁所成了師生做激烈思想斗爭的問題。”王舍人實驗小學校長張書旺告訴記者,以前很多學生都刻意減少飲水量,爭取不去學校廁所如廁,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怕蚊子咬胞,怕臭味熏倒”,如今學校建成了新的水沖式廁所,蒼蠅蚊子沒了,臭味沒了,干干凈凈,還能讀到簡短的小笑話和衛生小常識。
據歷城區政府督導室副主任滕春城介紹,自2008年開始,歷城區相繼投入1600萬元,對133處學校旱廁進行了水沖式改造,徹底消除了旱廁盲點,以前捂著鼻子飛速跑進,飛速跑出的現象沒有了,如廁不再是件受罪的事情。
目前,歷城區教育局在全面完成旱廁改造的基礎上,發起了一項“讓文化從廁所開始,讓文明從如廁開始”的活動,力求從師生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完善校園文化的打造,拋卻文化的“大”而“空”,讓文化變的“弄得懂,看得見,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