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紅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全國消費增速突然放緩,其中餐飲業收入增速只有8.4%,限額以上企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3.3%。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專家陳新年指出,限額以上企業可以理解為高檔餐飲店,一般消費增速都是相對平穩的,現在增速下來,特別是高檔餐飲消費負增長,說明公款吃喝下來了,影響了整體消費。(3月27日《南京日報》) 去年12月初,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六項禁令”,自上而下倡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各地隨后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具體規定。在各項禁令的威懾下,明目張膽的公款吃喝浪費明顯減少,高檔餐飲消費和高端白酒銷售隨之大幅度下降,導致消費低迷,市場需求不足。這一方面表明,中央“八項規定 ”的落實成效顯著;另一方面也表明,公款吃喝浪費數額之巨大,泛濫之嚴重,必須繼續嚴令禁止、加強監督。
從目前來看,公款吃喝減少,引發高檔餐飲消費負增長,拉低了社會消費總量,導致市場需求不足,短期內對經濟增長形勢不利。但同時也要看到,公款吃喝制造出來的高檔餐飲消費泡沫 ,不僅白白浪費了大量財政資金,助長貪污腐敗、奢侈浪費之風,敗壞公職人員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影響政府公信力,還容易使決策部門在虛假繁榮的消費數字面前盲目樂觀,影響決策的科學性,不利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長遠來看,公款吃喝減少引發高檔餐飲消費負增長,非但不是什么壞事,反而是值得慶賀的國之幸事。這讓人想起了“叔向賀貧”的典故:為政者不能光“患貨之不足”,而更應“憂德之不建”。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余?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個人修養,對治國理政也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倘若政府及公職人員能嚴于律己,克己奉公,遵守黨紀國法,不損公肥私、奢侈浪費,將公款更多地用之于民,那么,整個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自然指日可待。
李克強總理在首場記者會上表示,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公款吃喝減少,由此省下來的財政資金可以用于提供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等,倘若出現財政盈余,還可以通過降低稅費,減輕企業及納稅人的負擔。與其讓官員賠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在吃吃喝喝的應酬中偷偷摸摸地揮霍公款,倒不如把好公款吃喝的關卡,把納稅人的錢財省下來,讓普通民眾錢包鼓鼓地去市場上大大方方地放心消費。
面對消費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不足,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于,想方設法擴大內需,提振居民消費市場。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指出的,“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目標來看,反對奢華浪費和擴大消費的目的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當務之急,政府要盡快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適當控制財政收入過快增長,充分讓利于民,讓老百姓有錢花;長遠來看,還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福利水平,讓老百姓敢花錢。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