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蛆色變”,是
韭菜的老話題了——地蛆是韭菜地里一大害蟲,如果不滅了此蟲,韭菜連葉都長不出來,而如果為殺滅韭蛆往地里灌農藥,又會帶來農殘超標……但在
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大水泊村記者了解到,難題破解了:這里引進南開大學袁曉斌教授“以蟲治蟲”韭蛆防治法,將韭蛆的天敵線蟲埋到地里殺滅韭蛆,一年的試驗種植已有了結果,“每一米見方的地里都有線蟲,韭蛆一網打盡,沒用一克農藥!畝產可達6000斤韭菜。”大水泊村村主任婁顯慶指著一片試驗種植的韭菜畦子欣喜地介紹道。
把地蛆的天敵引入韭菜地 大水泊村素有種植韭菜傳統,種植面積500畝,“為種出食用安全的韭菜,我們遍尋了不打農藥的治蟲良方。”婁顯慶介紹,他們最終和南開大學合作,在兩個韭菜畦子展開了“以蟲治蟲”實驗。
踩著黑油油的黏土,記者來到了這片韭菜地,眼前呈現了一道有趣的景觀:幾位村民埋身在地里忙活,手里拿著的一只小玻璃試管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是為下個年度放蟲子了,一年放一批,” 婁顯慶介紹,去年春天袁教授就帶來了兩大箱子“線蟲”,每個線蟲都是在試管中生長的,村民們用小鏟子挖出小坑,將蟲子埋進土里,據介紹,一平方米韭菜地只需一個,就足以“搞定”地蛆!拿起一支試管端詳,只見里面的小線蟲長約1.5厘米,在母體里蠕動,很活潑。
“以蟲治蟲,原理也簡單:韭蛆是韭菜的天敵,線蟲是韭蛆的天敵,在地里埋上線蟲即可殺滅韭蛆,” 婁顯慶介紹,線蟲是一種寄生蟲,袁教授在玉米秸稈中找到了它的母體:玉米螟,然后將它培植在于內,然后再將其放置到地里去,“線蟲長起來后就會吃光母體,然后爬出來吃韭蛆,“他介紹,吃完韭蛆后,線蟲可能會餓死一部分,所以一年要往地里再種植一批線蟲。
“物理療法”治韭蛆,效果這么明顯,大水泊村人自己都沒想到,據介紹,目前全村以線蟲防治韭蛆的試驗田不到40畝,明年有望擴展到100畝。
“養根”式種韭法,喂豆餅、蓖麻籽餅,一年割一茬……
在地里看到,試驗田的韭菜與施用化肥的普通韭菜長勢明顯不同,不是那么高壯,但卻勻稱密實,葉面嫩綠,象初發的綠芽一樣,不發黑。
“最明顯的區別是口感,” 大水泊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段大偉介紹道,大水泊種植的有機韭菜具有綿質、味甜、柔嫩香辛的特點。
這里的韭菜種植模式不僅徹底杜絕了打農藥,還杜絕了化肥使用,韭菜生長一年四季都是追生物肥:大豆、蓖麻籽餅,羊糞、棕櫚餅、花椒餅……段大偉介紹,他們就是用這份“奢侈的菜單”,為韭菜自行配置了生物發酵液。
摒棄“化學操作”種植模式還不夠,他們還引入了國外農業理念:“養地”,按段大偉的說法,是“養根”式的韭菜種植法,“為了養根,合作社韭菜一年只割一茬,春節前上市, ”他介紹,頭茬韭菜口感一流,二茬就差多了……
無疑,他們追求的不是產量而是品質,說到底,就是把原生態農業的理念執行到位,種出“放心韭菜”。
如何讓“高價韭菜”降身價? 近兩年來,島城市郊涌現出不少“高價韭菜”,大水泊村已注冊了“水泊綠緣”商標的有機韭菜,也售價不菲,去年每斤售價30元以上。目前這里種的有機韭菜已開始收獲,售價比去年稍高。
說到這個話題,段大偉坦言,部分韭菜品牌固然有市場炒作之嫌,但“高價韭菜”高昂的生產管理成本,也是不能不正視的一個因素。 “保守估計,按有機模式種一斤韭菜,成本是20元,而一般的韭菜僅2元左右,”他大略算了算賬,有機韭菜首先在產量上吃虧,一般韭菜一年收三茬,畝產18000斤,但這里的韭菜一年一茬,畝產6000斤。
一般種一畝韭菜,一袋200斤的化肥,一個小時就施完了,但如果施用生物肥要20方,三個勞力干兩天!
大水泊村推行線蟲防治韭蛆技術,從取樣、技術到檢測等,在研發、試驗環節的投入已逾10萬元……
但段大偉也告訴記者,“韭菜高價”并非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以后實現規模生產了,費用自然會下降, ”他認為,先進的種植理念和技術如果盡快推廣,種植規模上去了,那么在用工方面、原料方面的成本都可以明顯降下來。
以大水泊生物防蟲法的韭菜種植為例,如果擴大到200畝,成本可以下降20%,如果擴大到400畝乃至全村種植,則至少下降35%以上……從這個角度看,消費者吃到優質而又價格合理的韭菜,前景可期。(李培強 張德杰)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