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祥璽 兩年之前,只要傍上海參育苗肯定會發大財,然而去年開始,投資海參育苗的養殖戶遭遇了滑鐵盧:質地優良的海參苗沒人來收購。1月11日,記者在即墨市田橫鎮探訪發現,多半養殖戶歇業,面臨破產境地。正參加市人代會的 4位代表得知這一問題后,當天下午即坐在一起為養殖戶出謀劃策,他們將對此進行調研,并在會后提交一份建議。 百姓之事無小事。得知養殖戶守著大棚發愁,甚至瀕臨破產,與會的人大代表們也忙活了起來,他們當即“現場辦案”,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幫助養殖戶銷售海參苗。這種實事求是、雷厲風行的作風,這種為民負責、為群眾利益奔走的態度,值得稱贊。我們希望,有了人大代表的關注,有了媒體和輿論的聲援,相關部門能立即行動起來,想盡一切辦法,幫助養殖戶解決當前遭遇的銷售難題。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海參苗無人收購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市場問題,這其實是市場給無序發展、過度擴張的海參育苗產業的一個“教訓”。這幾年,受海參育苗高利潤的刺激,育苗規模迅速擴大,許多大棚是借錢甚至借高利貸上馬。這種靠民間借貸支撐起來的瘋狂擴張,必然意味著很大的市場風險,一旦供求失衡、風向改變,就會對整個產業產生致命打擊。
如今,養殖戶們為自己的盲動付出了代價,他們的遭遇真實反映出了島城海參育苗產業看天吃飯、看外地客商臉色吃飯的尷尬地位。為什么我們的海參育苗產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這么差,一旦無人收購就慌了手腳;為什么大部分海參苗都是指望外地客商收購,本地的海參加工和銷售企業又躲在哪里?
海參苗
滯銷的確是個供大于求的問題,但也反映出島城海參產業鏈條短、規模小,消化能力不夠。一直以來,海參育苗都是青島的強項,不僅供應本地企業,也銷往煙臺、威海等地。但與此同時,青島海參深加工和銷售企業卻始終處于小而散的狀態,產量上不及煙臺、威海,營銷上又過于分散,缺少在市場上沖鋒陷陣的大塊頭,甚至本地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煙威海參和遼參的天下。例如,全國海參產業的四大龍頭企業——獐子島、好當家、東方海洋以及壹橋苗業,都不在青島。這些龍頭企業均已上市,借助于品牌和資本的力量,迅速成長為海參行業的“巨無霸”,在全國擁有的專賣店數量一般都在200家以上,一家企業的產值和銷售收入就抵上青島的幾十家企業,而與他們同期成長的島城許多本土海參企業,如今卻依然在小打小鬧。
當外地的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海參育苗基地之后,島城的海參育苗產業自然就沒了銷路。由此可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養殖戶的銷售難題,關鍵還是要培育、壯大本地海參加工和銷售企業,增強自身對海參苗的消化能力,并提升整個產業的規模和層次,這正與當前本市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和現代海洋養殖業的方向不謀而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