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西山后韭菜在地里撒好種后,再撒上豆粕,進行喂養 。(資料圖片)
如今,劉明已經把四葉參事業干得有聲有色。(照片由本人提供)
老布在萊西的山頭上,還養了很多羊。
老布養的笨雞在山頭上隨處可見。
塑化劑、農藥殘留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絕大數人在抱怨,只有少數人想著去改變。拿什么拯救我們的餐桌 ,怎么去拯救?近年來,在平度 、嶗山、黃島等地 ,涌現出十幾家生態莊園 ,他們以“拯救餐桌”為目的,以順應自然、提供原生態農產品為目標,在屬于自己的山頭上辛勤耕耘。因為缺乏經驗、對市場預計不足等原因,不少莊主仍處于虧損狀態。不過,在市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這些莊主們信心滿滿。
生態莊園莊主:老布
“占山為王”,飼養千只綠色雞 “一個理念的辛勤經營,一個男人的執著追求,愿景在心,路在腳下。”這是老布博客的心情簽名 。老布原生態莊園莊主老布 ,是黃島黃山經濟區沙溝村喜鵲山脈一個山頭的“山大王”。“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后來在城里住了20多年,一直想重新‘歸居田園’。”老布說,當莊主的念頭由來已久,轉化為現實則大不易。
“2009年,我終于下定決心,辭職做起了農場主,不過首戰便遭到慘痛的損失。”老布說,當時他在萊西一個村邊承包了一大片廢棄的廠房,一口氣養了3萬只野雞。“由于我承包的地方離村子較近,再加上沒有經驗,市場也沒有那么大,養的野雞沒賣出去多少,反而病死了許多。有一次很多雞同時染上了雞瘟,五六千只野雞死掉了”。一只野雞的成本得三十多元,加上其他損失,一年下來,老布損失了六七十萬元。
后來,老布看上了這個山頭。“這里遠離村落,是真正的深山幽林。”老布說。找到了合適的“水簾洞”,老布開始認真搭建屬于自己的“花果山”。“由于前期虧損比較大,我實在是沒有多余的錢投了,之前曾建過專賣店,雇過專門的銷售團隊,最后只能將店關掉,銷售團隊也解散了,現在剩下我一個人做銷售。”老布說。
“幾經波折,我算是學聰明了,根據市場需求的量去養殖。野雞不好養,我慢慢換成了肉質更好一些的笨雞。”老布的莊園現在有1000多只笨雞、300多只鵝鴨、10只黑豬、50多只羊。盡管是冬天 ,在老布的山頭,還是一派熱鬧的景象,雞鴨鵝漫山遍野地散步吃食,老母雞帶著一群唧唧、唧唧叫著的小雞,讓人頓感溫馨。
目前,這些雞鴨一個月給老布帶來的收入在1萬元左右。“碰到節日的時候多一些,平時會少一些。”老布說,這些收入要支付4個工人的工資,支付送貨的油費,還有糧食、基礎設施的投入,幾乎沒有盈余,甚至還要倒貼。“目前對我來說,最大的還是精神財富。有次,一只鴨子不見了,整整失蹤了20多天 ,后來,它帶著十幾只小鴨子出現了。我高興極了,拍下了這群小鴨子的生長過程。”老布最大的愛好,就是拍下山莊里的最新景象,發微博給粉絲們欣賞。“這些粉絲大都是我的客戶,他們購買我的產品后,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進而成了朋友。”老布說。
“食品行業是良心行業,得有起碼的底線,像我們這種原生態的農業和養殖,前景一定很美好,盡管路途艱難。”老布信心滿滿地說,他已想好了未來十年的規劃。“市場大了就盈利了,我要用賺的錢在山里修建一些小木屋和石頭路,但盡量保證自然不被破壞。”
生態莊園莊主:張慶濤
棄商種韭菜,尋找從前的味道 萊西市孫受鎮董家山后村山后人家農莊的莊主張慶濤今年只有31歲,手中的莊園已經達到了1500畝的規模。
“我原來是做手機生意的,通過這賺到了第一桶金。”張慶濤說,他是對吃比較在乎的人,但卻發現越來越吃不到好東西。“有次母親來城里看我,請她吃飯的時候,她說現在的飯菜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母親的話讓張慶濤沉思良久:現在的農作物,為了提高產量,大肆使用農藥、化肥,使農作物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如果投資一個項目,使農作物找回原來的味道,這個項目肯定大有可為。2005年,他將手機店轉出,在萊西承包了200畝土地。
對農事一無所知的城里人,要承包土地當一個農民,而且投入巨大,很多人為他捏把汗。“不過,項目一開始蠻順利的,前兩年都有錢賺,看到形勢大好,我又包了300畝土地,種值優質蔬菜,土地規模達到了500畝。”張慶濤說,好景不長,很快他就碰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把前幾年賺的錢全賠進去了。
為了找到失敗的原因,張慶濤2009年休息了一年,四處考察。“后來我發現,自己之所以失敗,主要就是沒有品牌,盲目上規模所致。”2010年,張慶濤找朋友籌集了一筆錢,重新踏上建莊園之路。
“韭菜喂有機乳不新鮮,新鮮的是喂豆粕、喝泉水。基地專設一排煮豆大鍋,200畝山后韭菜全靠他們。高處防蟲燈,低處黏蟲板,每畦韭菜的地頭都有一盆糖醋液,讓韭菜每天聽著音樂快樂成長。”張慶濤說,借助2010年的毒韭菜事件,他的韭菜順利推廣出去,并創出了“山后人家”的品牌。
張慶濤說,一般的韭菜一年收割三四茬,他的韭菜一年只收割一茬。他說,山后韭菜只有經過休養、回茬、休眠,營養才會全部聚集至根部,把干韭葉全部清除后,蓋上高溫大棚,讓韭菜重新生長,這樣的山后韭菜才能揮發出它的美味。
山后韭菜取得成功后,張慶濤又開始養豬、養雞、養鵝、養牛、養鹿,他專門種植板藍根、金銀花、大青葉等中草藥,供動物啃食,這樣可以提高動物們的免疫力,產生的糞便用作堆肥,使整個農莊得到更有效的生態循環。
張慶濤的韭菜賣得很貴,68元一斤,但農莊仍然處于微利的狀態。“2010年賺了13萬元,2011年賺了29萬元。”張慶濤說,這與1700萬元的投入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過,他明白,要干就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未來5年里,我跟合伙人計劃投入1.5個億,將1500畝農場搞起來,不為別的,就算是為了我們的夢想,也得堅持下去。”
■分析
買家主要是白領以上階層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或者機構到城市郊區租賃面積不等的土地,種植“原生態”的各種蔬菜。“這是一種潮流,城里的人和公司有資金實力,懂得規模化的運作,加上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一股餐桌上的自救運動開始漸漸興起。”青島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博士張宗強說。
記者了解到,青建、即發、凡夫子等企業就在即墨等地修建了自己的農莊。不過,青島的生態農場行業僅處于起步階段。據粗略統計,目前青島的生態農場數量不過十幾家,起步時間普遍較晚,運營模式也較為簡單,目前多處于虧損或者不賺錢的狀態。在國外,生態農莊到處都是,運營模式也多種多樣。
記者在一家莊園看到,笨雞(宰殺后真空包裝)45元/斤,笨雞蛋22元/斤,黑豬肉58元/斤,這個價格,對于普通市民來說,令人望而生畏。“來我這的客戶主要是白領以上的階層。”一位莊園主坦言。
“量上不去,價格肯定下不來,為了讓我們的產品擺上更多市民的餐桌,我們目前正在以合作社的方式擴大規模,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產品,降低價格。”張慶濤說。
“目前,青島的山莊除了個別的企業山莊之外,大多數沒有形成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僅僅依靠產品銷售走路,可能難以支撐整個山莊的發展。”青島市供應商商會執行會長趙毅說,目前有一些山莊已經開始為會員提供授課、休閑活動,還有的山莊提供馬術和垂釣等休閑服務,并且客房等配套設施齊全。
“以一條產業鏈的價值,拉動整個農莊的升值,這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青島市市場研究會會長尹煥三認為。記者 肖良華 楊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