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舊稱膠澳。1897年起被德國租借,1914年又被日本侵占。直至1922年12月10日,青島主權回歸,并成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第一個被中國收回主權的城市。戊戌變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華府協定……環繞著這座城的“失與得”,多少故事曾依次上演,而又有多少人物的命運因此被改變。如今90年過去了,當年的“膠澳租借地”早已更名為青島,而這座榮辱曲折的城市依然在黃海之濱見證著歷史。
青島主權可以從1897年講起,當年11月德國以發生在菏澤的“巨野教案”為借口出兵青島,后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此地99年。
之后的故事,也可以簡單地描述如下:那就是德國人只呆了17年,就被日本人趕跑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決定對德宣戰 ,并全力進攻中國膠澳地區。當年11月,駐守該地的德軍宣布投降。之后,日本以種種借口盤踞在此,直到1922年。
但歷史真的就如此簡單嗎?90年前,圍繞著這座海濱小城的“失與得”,有多少人的命運被永久地改寫,又有多少風云變幻被縮影其中?90年后,人們仍在以不同的眼光回顧著這段歷史。
1897年,青島被割占直接影響到了兩個帝國皇帝的命運。對于德皇威廉二世來說,這次殖民擴張讓他嘗到了甜頭,很快他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直到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在中國,康有為則就此事件第五次上書清廷,指出再不變法“則將國亡也”。聽從了勸告的光緒皇帝開始進行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但很快失敗。之后,慈禧發動政變,將光緒皇帝囚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也被迫流亡日本。
但對于青島自身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抱著“租借就是割讓”的心態,德國人對此地投入了極大的開發精力。他們不僅制定了青島歷史上第一個城市規劃方案,并且將此付諸實踐,使得這個原本的“彈丸之一隅”快速發展,以至于1922年孫中山來青島參觀后說:“青島足可作為以后中國城市開發的模范。”然而,青島文史專家魯海則告訴記者:“當時德國人把這里分成‘華人區’和‘歐人區’,‘歐人區’靠近海濱,里面修得漂漂亮亮,而且不許中國人住。‘華人區’則是一片破瓦寒窯,爛得很。”此外,德國人還修建了貫通青島與濟南的“膠濟鐵路”,當修到高密段的時候,因為征地問題引發了當地村民的激烈反抗。若干年后,一個叫莫言的中國作家據此寫成了一本小說《檀香刑》。當然,這是后話。
而到了1914年,帝國主義膨脹的野心終于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這時的日本卻突然對德宣戰,并全力攻打中國的膠澳地區。“當時日本明確說,打青島是幫中國人,只要趕走了德國人就把青島還給中國,可真打下青島后,日本人就變臉了。”魯海告訴記者,1915年已經占領青島的日本人又提出“二十一條”,許諾給袁世凱只要“將膠澳轉于日本”,便可支持其稱帝。
終于等到了1919年的巴黎和會,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提出的“收回山東”的提議卻被否決,由于英、法希望削弱德國,反而支持日本占領青島。消息傳回國內,舉國震驚,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在合約上簽字,也使得“山東問題”成為懸案。直到1921年11月12日,華盛頓會議開幕。美國因不愿看日本在中國坐大,而出面干預。又經過數月談判,1922年,北洋政府才以6100萬日元贖回青島……
收回青島主權是中國外交的一次重大勝利,但千言萬語反不如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說得好:“膠澳一商埠也。轄境幅員不及一縣,疆域分析僅三十年。言其地,不為廣也。考其歷史,不為遠也。然而德人租之于先,日本占之于后,合全國人民之呼號奔走與二三友邦之協助援應,乃光復故土。迄于今茲舉世之人鮮不知有膠澳者。以彈丸一隅之地,而重逾千里之方州,以三十年之一瞬,而經過亙古未有之變遷,是亦特殊之史局矣。”作者在書中寫到如不能把前車之鑒引以為戒的話,則難以查今日之弊端,開后世之太平。如今90年過去,不如我們再來看看這座城市的漫漫回歸之路,去感悟歷史,以獲得啟發。
記者 孫英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