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一輩子想回青島最終扎根青州 李達人錯過4次機會

2012-10-25 10:44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第3站濰坊青州市

  調動工作、工農兵大學生、高考,是當時知青回城的幾大途徑。而這些機會當年的青島知青李達人都遇到過,但最終他都因種種原因與之失之交臂。現在他已在青州定居。10月23日 ,記者與李達人面對面,跟他聊聊回城的故事……

  回城機會1:調動工作 當年的“大衣哥”,被調入青州宣傳隊放棄回青

  跟其他知青不同 ,初中畢業的李達人1970年剛到農村下鄉插隊半年就調回了青州市里。“ 下鄉的時間,我記得很清楚 ,是1970年的4月底,我們從青島出發來到了青州,從青州又坐著驢車到了普通(地名)公社北辛店村,同行的一共是七個人 。”李達人說。“在我們之前也有一批,大概是1968年,最早的可能還有1964年的,不過很少。”據統計,跟李達人一批來到青州農村的青島知青大約是四五百人 ,加上之前的幾批,總計來到青州的青島知青數量達到了上千人。

  “都是分到了村里,平時就挑水、鋤地、拾糞、割麥子什么的,很多年輕的知青,根本就沒干過這樣的活,幾天下來,有的手上、膀子上都磨出泡來了。”李達人笑著說,“咱青島人也是實在,無論如何都是認真干活。”

  一向樂觀的李達人在工作完后,總是喜歡亮一亮自己的嗓子,“當時就是唱革命歌曲,男高音,農村那時候哪來的男高音啊,都很喜歡聽,從那以后,大家都知道村里還有一個金嗓子的知青。說來也巧,就在我們村附近,有一所高中,里面正好有一個文工團的學生聽到我唱歌,回去以后就跟青州的宣傳隊推薦了我。”

  從此,李達人成了當時村里的“大衣哥”,并順利調入了青州宣傳隊。剛剛入宣傳隊,李達人就代表青州在濰坊參賽拿到了大獎,“從此以后,我就從農村徹底調上來了,成了宣傳隊的一名演員。那時候有一個規定,只要是正式職工,就可以在城市之間調動工作,1972年的時候有一個嶗山呂劇團想要我 ,但是因為剛剛到青州工作,我就放棄了。”

  回城機會2:工農兵大學生 已成主要演員,想干出一番事業

  隨后,李達人在青州的文藝道路發展得越來越順利,“從我進青州市宣傳隊第一天,我就參演了一部大型歌劇,做主要演員了。其實當時的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一年的時間,我們有九個月要在農村 、部隊、工廠待著。”讓李達人記憶深刻的是冬天里的一次演出,“我們當時是在農村,晚上演出完了,老鄉就給我們找了一個新蓋的房子,但這間新房連窗戶、門都沒裝上,外面下著大雪,風和雪一起從外面往里面刮,地面上還有滲出來的水。”房子很小,為了照顧年齡大的演員,李達人和年輕演員都靠著門口的位置睡覺,風雪刮進來,年輕人先頂著。“我們劇團下鄉,要拉著六輛地排車,還要推著兩輛獨輪車,上面都是一些演出用的道具和衣服。”

  日子雖然艱苦,但李達人感覺自己已經在青州闖出了自己的一小塊天地。1975年,推薦工農兵大學生的機會擺在了李達人的面前,“當時我是有機會的,但我就是因為嘗到了主要演員的甜頭,所以就不想走了。大概從1972年左右 ,國家開始給知青分配工作,在這個時候,到農村插隊的不少知青都分配工作走了,后來有些留在了工作所在地,有些回到了青島。”李達人介紹說。

  回城機會3:高考只有一個月時間復習,放棄了

  從1970年到1977年,轉眼間7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十七八歲初中畢業的少年,現在已經出落成了小伙子。

  “1977年的時候,我就已經24歲了,當時國家有一個規定,在多少歲之前不準談戀愛,不準結婚,我們做文藝工作的規定尤其嚴格。”提起當年的結婚規定,李達人笑著說,“18歲的時候,大家都要簽保證書,保證25歲之前,不談戀愛。”

  搞對象對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不足結婚年齡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禁忌,“還有一個規定,就是兩個人要是結婚的話,年齡加起來必須夠50歲才行,比方說一個人夠了25歲,另一個人23歲,這樣就不行,必須再等,結婚生孩子也有規定,必須是結婚后一年才行。”

  1977年的時候,李達人尚不足結婚年齡,雖然當時已經和現在的老伴認識,但仍然不提結婚的事情。“我和現在的老伴住得非常近,門對著門,我老伴的姐姐還在我們劇團工作。”

  “1977年恢復高考,我是初中畢業,通知說一個月之后就高考。”李達人介紹說,這么緊的時間,對于一個整天下鄉表演的演員來說,是有點犯難的。

  “劇團里面也需要主要演員,我走了很多工作都沒辦法繼續了。”于是,李達人第三次選擇了放棄。“高考對于知青來說,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很多人,包括青州這邊的青島知青,都是通過高考離開農村到大學上學,然后再回到青島。”

  回城機會4:劇團招人 已拖家帶口,難離青州

  要說1977年的高考,李達人是主動放棄,那么到了1980年,就成了被動放棄了。“1980年,劇團改制成了京劇團,我一個唱男高音的,也唱不了京劇,所以就想離開劇團了。當時濰坊劇團、淄博劇團,都過來找過我,想要讓我過去,但我當時已經沒有辦法過去了。”

  李達人說,1978,李達人和現在的老伴結了婚,“我老伴也是知青,不過是青州本地的,當時老伴調回青州,真是費大勁了。”好不容易調回青州的老伴,打死也不愿意讓自己再去別的地方,“其實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的情況都跟我類似。”李達人介紹說,一開始國家有知青返城的規定,留在農村的知青可以回城,但已婚知青不能回城。

  “ 沒辦法,當時只能留在青州工作了。”拖家帶口的李達人后來進了電石廠,由于長期接觸腐蝕性物質,他的嗓子慢慢變得也不好了,“ 一方面是和工廠有關系,一方面跟自己原來唱的內容也有關系,唱得太雜了,把嗓子毀了。”

  后來國家有了規定,說知青的孩子可以把戶口遷回青島去。這樣一個消息著實讓李達人眼前一亮,“自己大半輩子都想回到青島,結果一直就沒回去,現在孩子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一定要讓她回去。”當時各種手續都辦好了,但就在這個時候,李達人的老伴突然改變了主意。“當時俺媽跟俺說,孩子不大不小,到了青島那邊誰照顧啊?老人都要上班,加上本家的哥哥姐姐都在忙活自己家的事情,誰也沒辦法顧得上我們家的孩子。”聽到這種說法,李達人的老伴一下子心軟了下來,堅決不同意孩子回青島了。“在這邊,我們倆照顧孩子,雖然地方小,但是心里踏實,萬一孩子去了青島,誰去噓寒問暖啊。”

  “不過我知道不少人當時變通了一下,就是戶口遷回去了,但是孩子依然還在青州上學,到了高考的時候再回去,然后是不是想留在青島,就看孩子自己的了。”

  文/圖  記者 郭振亮

  ◎知青心聲現在已離不開青州

  兒時的回憶,歷歷在目,家鄉的美,永遠刻在青島知青的心中,“肯定是青島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李達人說,“但是,我的工作在青州,我的朋友在青州,我的家人也在青州,我現在已經不能離開青州了。”

  這些知青到最后已經同樣愛上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青州不是年輕人待的地方,卻是老年人生活的好地方。現在青州的房價也就是四千多每平方米,青島直接就上萬了。”

  回城的想法始終未變,但是對于年近花甲的老知青來說,這幾近一種奢望了。“在心里想想就行了,其實回去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李達人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他還經常回家看看,“后來父母走了,這兩年也只有父母祭日的時候我才回去,兒女更是基本上和青島沒什么聯系了。”李達人唯一的女兒嫁到了濟寧,女婿則想著把自己的小家庭遷往杭州。而現在的李達人也已經成了老戲骨,“我曾經和陳寶國、王志剛、鄭振瑤很多知名演員合作搭過戲,現在的生活也很充實、很滿足。”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青島 青州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