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上午,66歲的居民韓淑華正在打包家當。
有著42年歷史的金華路22號樓看起來很破舊。
“盼拆遷改造盼了好幾年了,真要搬走了還有點舍不得。”10月20日,在筒子樓里住了40年的66歲居民韓淑華一邊打包家當一邊感慨。當天,主城區首片危舊房改造項目——撫順路 19號啟動房屋征收 ,居民陸續搬家騰屋 。記者了解到,自9月15日居民們簽訂協議起,經過一個月簽訂協議率已達95%,房屋征收正式啟動。從10月20日起到29日,居民將房屋騰空交出鑰匙,辦理完相關手續后可領到搬遷補助費和獎勵費用。
盼望已久 確定要搬遷,激動得睡不著 10月20日上午9時許,撫順路19號靠近鞍山二路的一間屋子門口貼上了“交房”倆字,阜新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早就準備好接收鑰匙。記者了解到,該片區的筒子樓有118戶 ,其中114戶居民簽訂了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符合要求可以啟動征收。“從10月20日到29日10天的時間居民搬遷,可領取1萬元的獎勵費用。”據阜新路街道辦工作人員介紹,簽訂完拆遷補償協議后就有居民開始搬家騰房,告別了50年歷史的筒子樓。
“這是我們家老一輩住的地方,老人去世后就租出去了。”從北嶺山附近趕來的56歲的居民高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和兒子兒媳住在50平米的房子里,一直盼著拆遷改造。“簽協議的那天我們早上6點半就到了現場,才拿到44號。”高女士說,她兒子今年30歲 ,剛結婚不久還沒有買房子 ,她盼著能趕緊拿到新房的鑰匙。“我早就讓租戶把房子給騰出來了,也早就收拾完了,就等著交房呢。”高女士說,他們家看好了宜陽路59號的房源,想要個大點的房子 。采訪中記者看到,像高女士這樣早就騰房的人也不少。
在67歲的居民劉志榮家中,記者看到床上早就打好了幾個布包,地面上放著兩個編織袋。劉志榮的妻子韓淑華正用自己制作的工具“穿針引線”將編織袋封口。“我們是第三印染廠的雙職工,這里以前是單位唯一的職工宿舍。不夸張地說,我真是盼了好幾年了,確定要搬遷的時候激動得幾天睡不著覺 。”韓淑華說,等到真要打包離開的時候,看到每一樣東西都能想起在這里的生活,心中特別不舍。
“我們是在孩子出生后搬到這里的,當時這可是附近唯一的樓房,條件很不錯了。”韓淑華說,孩子們的童年都在這里度過。“我們家一兒一女住在外間 ,倆人住上下鋪,如今都結婚搬走了。”劉志榮帶著記者來到外面房間 ,以前的上下鋪還在,但只剩下了下面的床板,上面堆積著雜物。“我們都迫不及待地去新房那里看了,現在正在施工。”劉志榮說,他們看好的房子是在宜陽路52號中冶英郡小區1號樓 ,差不多再交12萬元就能住上 78平方米的房子 。
鄰里情深 相處幾十年,站在門口道別 “以后過日子就不會再這么麻煩了,以前冬天洗衣服做飯多冷啊,都凍出凍瘡來了。”韓淑華告訴記者,想起以前的日子真是不好過。“鄰居們都用公用廁所,沒有上下水,在屋里燒煤嗆得慌,這樣的日子可算是過到頭了。”記者看到,即將告別筒子樓的居民們在走廊里碰到也都熱情地打著招呼。“開始搬了?房子租在哪了?”在樓道里這樣的問話時不時可以聽到。
今年90歲高齡的孫明林老人看著家中僅剩的幾件家具有點留戀。“我在這里住了40年了,明天我兒子就把我接走了,今天有的東西也搬了一些。”孫明林說,老伴兒去年9月份去世,如果能活到現在跟他一起享福就好了。“現在我已是四世同堂,兒子要接我去他那里住,我再看看鄰居們,大家在一起住了幾十年不容易啊。”記者看到,孫明林家住在樓梯口,忙完了他就站在自己門口和來往的鄰居們打招呼。
“以后要是有緣分還能做鄰居,你們想要哪邊的房源啊?”記者看到,有人搬家大衣櫥卡在門口不好搬,有的鄰居就過去幫一把。他們的話語里既充滿著欣喜,又有著不舍。記者了解到,撫順路19號樓安置的房源有三處,其中四方區興隆三路27號海灣花園(二期)為現房,留出裝修等6個月時間 ,居民可以領取6個月的搬遷補償費用;宜陽路59號中冶英郡小區1號樓為期房,臨時過渡期限為10個月,居民可領取10個月的拆遷補償費;海岸路2號海岸錦城小區23號樓為期房,預計臨時過渡期限為20個月,居民可領取20個月的拆遷補償費。每個月拆遷補償費是1200元,10天之內搬走的有1萬元獎勵,此外選擇安置房的還有6萬元的獎勵費用。
■相關新聞
金華路22號危舊房改造房屋征收補償協議開簽 半島都市報10月20日訊(記者 郝園園) 10月20日上午,四方區金華路22號危舊房改造項目啟動,居民們開始陸續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有著42年歷史的筒子樓終于住到頭了。記者了解到,7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住戶還可優先選房。
據介紹,金華路22號筒子樓改造簽訂征收補償協議的居民戶數必須達到95%,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拆遷改造。評估機構經過現場勘察評估,該樓座的評估價格根據住戶樓層、朝向的不同,確定為每平方米9500元至10260元。其中,選擇房屋補償的住戶還可獲得6萬元獎勵。金華路22號改造確定了兩處異地安置房源,包括瑞昌路頤和廣場小區和宜陽路中冶英郡小區,兩處房源包括套一至三室兩廳等不同戶型,面積在63平方米至89平方米不等。根據規劃,頤和廣場小區的回遷過渡期為30個月,中冶英郡小區過渡期為12個月。
“這次我們不是根據房子每平方米的估價來算的,每一戶的價格都已經公示出來了。”據嘉興路街道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次被征收的有120戶 ,房屋總建筑面積約3400平方米。“大部分房屋的建筑面積為30平方米以下,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據介紹,由于選房順序會考慮到簽訂協議的先后順序,此前有的地方出現過拆遷改造居民凌晨爬起來進行排隊的現象,針對此舉他們直到20日早上 7點半才將地址等信息貼到樓底下。
探訪 八旬老人最愁下雨 四方小學不遠處就是金華路22號,一樓的房屋很多被改造成門頭房。記者從一處樓道走進去,里面卻非常破舊。在四樓右邊最頭上,記者見到了82歲的高常英老人。“我自己在這里住,我兒子簽協議去了。”看到記者過來,高常英將記者讓進房間 。記者看到,整個房子內堆積著各種雜物。“啥也舍不得丟,都放在家里呢。”記者看到,高常英老人的臥室很簡陋,一臺電視機一個大衣柜,床上簡單鋪著報紙,床沿堆著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生活不方便啊,我下樓買菜都要小心翼翼的,冬天更難。”高常英告訴記者,她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屋子漏雨。“房子潮濕不說,刮風的時候響得厲害,一點都不安全。”高常英說,她老伴兒去世了,兒子不和她住在一起,她在這里住了20多年也住夠了,“不管自己住還是和兒子住,搬到新房就好”。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