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中秀才卻投筆從戎
沈鴻烈,字成章,湖北天門人。都說人如其名,沈鴻烈的名字中蘊含著什么深意呢?
青島市檔案館信息處的聶惠哲研究沈鴻烈歷史頗久:“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鴻烈”就是廣大又光明的意思,而“成章”取自成語“斐然成章”,都有“大顯其道”之意。也確實如此,沈鴻烈這一生有很多精彩之筆。
湖北天門市漢海之濱的白湖口一帶,千余戶人家沿湖而居,沈姓是這一帶的一個大族。1882年12月27日,隨著一聲清脆的哭聲,一個男嬰降臨,他被取名沈鴻烈。孩童時的沈鴻烈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因為家人在當地辦了所學校,他從小就得跟著讀書。沈鴻烈在讀書上很有天分,9歲時到外鄉讀書、15歲時已經讀完十三經兼八股詩賦。當年他去參加八股考試,但因為沈鴻烈從小身材矮小,大家以為還是個兒童,便沒有讓他參加。之后八股考試改成了經義、策論還有算術,沈鴻烈也都樣樣在行。
1900年,年僅18歲的沈鴻烈在數千人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中秀才,之后便在官府中教書。古代文人有兩種出路,一種是學而優則仕、一種是教書育人,沈鴻烈在弱冠之年都做到了。
教書的那段時間,沈鴻烈過得比較郁悶,因為“學生多在30歲上下,于數學毫無根基,屢教不解”。郁悶之余他便整天在官府看書,這里除了經史文集外,還有一些報章雜志,這些前所未見的報章雜志引起沈鴻烈極大興趣,日夜研讀,思想也慢慢發生了變化。“自謂年富力強,急需求學救國”,他腦海中出現了個大膽的決定:投筆從戎。
這時,湖北武昌開始招收新軍,沈鴻烈毅然辭掉工作,前往武昌。
摔跤不認輸被戲稱“不敗將軍”
沈鴻烈當時報考了炮兵營,在第二協第二標第一營第一哨學習,協統為黎元洪。黎元洪老家也在湖北,沈鴻烈在他手下供職,雖然職位相差甚遠,卻可以時時見到黎元洪,這段經歷對他以后起了很大作用。操練的閑暇時間,他就幫著同營的官兵寫家書,因為博學多才,大家叫他“沈先生”。
1905年,中俄戰爭爆發,日本海軍打敗俄國艦隊。那時,清政府也意識到了發展海軍力量的必要,向全國選拔青年人士赴日本留學海軍,沈鴻烈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這個機會。1906年,沈鴻烈到了日本,本是進行海軍學習,沒想到過去后遭到拒絕,幾次交涉,只是先讓他們學習商船課程。邊學習邊跟日本政府溝通,直到1909年才允許他們接觸海軍課程,轉學到日本海軍兵學校、海軍炮術學校、海軍魚雷學校。
翻開青島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著的《沈鴻烈生平軼事》,照片上的沈鴻烈身穿西裝、戴著一副圓框眼鏡,樣子溫文爾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毅。如果說 ,幼年是對沈鴻烈儒雅氣質的熏陶,那在日本留學的這幾年就是對他堅毅性格的磨練了。因為沈鴻烈永不認輸的性格在當時可是出了名的。
前面已經說過,沈鴻烈個子不高又比較瘦弱,而在日本留學期間有門學科是摔跤,按照規定,凡是被摔倒的人,在倒地之后,要用手拍一下對方,表示自己認輸了,這一回合才算是真正結束。很顯然,當時的沈鴻烈在這方面并不占優勢。那時,每到這個學科,大家都很害怕跟沈鴻烈分到一組,因為他從不認輸,即使已經被對方摔倒在地,他也不會伸手拍對方,而是想辦法繼續跟對方糾纏,很多次都讓對方不能脫身,也不能言勝,只能等裁判吹哨子后把他們拉開。也因此,沈鴻烈常被同學們戲稱“不敗將軍”,沈鴻烈并不放在心上,笑笑,以后還這么做。
留學歸來創建東北海軍
1911年,沈鴻烈到了29歲,該從日本留學回來了,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封建了君主統治。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的沈鴻烈滿心救國,回國后便找到了黎元洪。沈鴻烈1906年去日本留學前,黎元洪是湖北新軍的協統,沈鴻烈曾在黎元洪手下供職,武昌起義后黎元洪被革命軍推舉為都督,他見到沈鴻烈非常高興。當時南京還在清軍手中,長江上有清軍軍艦10艘,使得革命軍無法渡江,最好的辦法就是這些戰艦能歸附革命軍。當時的沈鴻烈,主動提出來去進行策反,黎元洪一聽很高興,馬上給了他一個“海軍宣慰使”的頭銜,沈鴻烈就以這么個頭銜帶著黎元洪的一個致長江水師提督的公文就只身前往清軍的軍艦了,到那里以后沈鴻烈陳說了歸附與否的厲害關系,讓長江水師消除了疑慮,最終同意歸附革命軍,這樣一來水陸配合,占領了南京。可見,這時候沈鴻烈已經是一個人物了。
沈鴻烈的才能得到黎元洪的賞識,但是他并未能因此進入海軍部隊。當時的海軍主流人物,都是留英的學派,而且福州籍的占大多數,當然不能容納湖北籍的留日生沈鴻烈。沈鴻烈只好到北京的參謀本部工作,兼任陸軍大學的海軍課程教職。之后的幾年間,沈鴻烈雖然換過很多部門,仕途卻一直不是很順,無法施展心中的抱負。一次,沈鴻烈隨高層到東北視察,任務完了即隨眾回京。沒想到這次偶然的視察,竟成了他日后主持東北海軍的因緣。
幾年后,時為東三省巡閱使的張作霖要巡緝松花江、黑龍江水上的治安,并組織船隊。可東北軍騎馬是好漢,而水上的功夫就不行了。張作霖遍查部下,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正在躊躇不決時,他突然想起了前些年來此視察的人員,那個30多歲的姓沈的不錯。于是,張作霖立即派人到北京,將沈鴻烈請來,沈鴻烈自此成為張作霖眼前的紅人,成為奉系的一員。
“要擴充東北勢力,必須建立東北海軍。”沈鴻烈將他多年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認真看著張作霖。
張作霖起初因吃驚而緊皺的眉頭很快松開,一絲笑意聚在嘴邊,因為他想到了一件事。那是第一次直奉戰爭時,他帶著部隊退敗關外,對方派出了海軍艦隊在山海關附近的海面上炮轟他的車輛。損失慘重的他看到了當時海軍的力量,內心一直想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海軍力量,無奈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眼前這個從海外留學歸來、對海軍艦隊了如指掌、又永不認輸的人,不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嗎?
張作霖不但把所有吉黑江防艦隊、營口漁船保護局、鴨綠江水上警察局等先后劃歸沈鴻烈指揮,還向軍需處處長放話:“我家有的是錢,你盡管撥款就行。”
有了張作霖的支持,沈鴻烈組建東北海軍的計劃順利進行。他先是用兩艘商船改成了軍艦,又控制了當時東北最大的航運公司政記輪船公司,同時創辦海軍學校,讓老同學凌霄擔任第一任校長。1923年7月,張作霖正式建立了東北海防艦隊,任沈鴻烈為中將司令。東北海防艦隊陸續進駐秦皇島、煙臺等地,之后又瞄上了駐在青島的渤海艦隊,施計搶奪了海圻、海琛和肇和三大軍艦,接管渤海艦隊。成為當時響當當的一支海軍力量。1926年,沈鴻烈的東北艦隊進駐青島。
曾幫助嶗山掃匪患
太清宮居嶗山東南端,七座山峰三面環抱,景色優美,是游客向往的景點。殊不知,這里曾經是沈鴻烈的海軍基地之一,當時建設了兩個專門的兵營,沈鴻烈跟下屬的很多會議都是在這里進行的。出了太清宮往下走,順著石頭壘砌的護欄看下去,是一個現代化的碼頭,里面僅存的舊建筑已經看不出它原本的面貌。但青島市文史專家魯海說:“軍艦太大不能靠岸,當時就修建了這個碼頭,可以坐著小船過來,到達基地太清宮。”
進駐青島的這段時間,沈鴻烈幫助嶗山做了一些事讓大家記住了他,其中一件大事是幫助嶗山掃清匪患。魯海說:“那個時候嶗山的匪患很猖獗,清朝的遺老們本想去那邊居住,經常受匪患騷擾也不敢過去。”
雖然對于沈鴻烈幫助掃除匪患的具體事件現在記錄不多,但曾經在太清宮有一塊碑,是1928年嶗山眾廟紀念沈鴻烈所立,上面描述:“……盜賊發生,而民不知兵,聽其滋擾,束手待斃。現時局不靖,土匪蜂起,嶗山層巒疊嶂,尤為盜寇出沒之所。陸軍既不暇兼顧,警察亦無力剿除……山內各村疃小民又皆極貧之戶,財力匱乏,不足自衛,以至扶老攜幼,露宿澗壑,兒啼女呼,殘酷不堪言狀。適值海軍督練處總監鴻烈,率領所部來嶗山訓練巡防。海軍本無陸地剿匪職責,而諸公哀憐民生,慨然以保護地方為己任,時遣軍隊跋山越嶺,搜剿無遺。匪類因之斂跡。”
從這塊碑也足以看出當時沈鴻烈確實做了一些事情,一般都是庶人給僧人立碑,但這個卻是僧人給庶人所立,這樣的事在全國少之又少。魯海說,除了太清宮的這塊碑,在華嚴寺和斐然亭也有兩個沈鴻烈的碑,上面盡溢美之辭,但都已經找不到了。記者 宮巖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