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課鈴響了,高一、高二學生紛紛走出自己的教室,拿著書本走向名為“探究班”和“基礎班”的不同班級,盡管拿著同樣的教材,但學生們面對的卻是難易程度不同的課堂教學,這是4月25日青島16中分層走班的情景。據了解,16中是青島首個探索分層走班教學的高中,初衷是改變好學生“吃不飽”、基礎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但也有人質疑這是打“快慢班”擦邊球,是人為給學生分等級,會加劇兩極分化。
學生按層次“走班”上課 25日上午,16中高二(1)班、高二(2)班同時上數學課,兩班中選擇“探究班”的學生聚集到了(1)班,選擇“基礎班”的學生則來到了(2)班,這就把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分別集中在一起進行分層教學。
高二學生張石騰告訴記者,目前“走班”的年級是高一和高二,共有18個班,而且“走班”只在數學和英語兩個科目進行“走班”,其他學科上課時,學生原屬于哪個班,仍在哪個班上課,“我上數學在探究班,上英語在基礎班,已經有快一年的時間了,不是學校分配的,是學生自愿選擇的,我英語成績不好,所以選擇了基礎班,數學成績不錯,就想拔拔高。”
據16中副校長田廣庭介紹,16中分層走班制已經實行近一年的時間,所謂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就是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析和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打破原“行政教學班”的界限,以不同的“層次學習班”為單位,在同一教學時間內組織實施相同教學內容但不同教學標準、不同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策略的流動式學科教學活動,16中是青島首個嘗試這種教學方式的學校。
兩科成績普遍有提高 在青島16中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中,學校發現學生英語和數學成績普遍有所提高。
“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很一般,學生入學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有位高一男生這次期中考試,數學考了滿分150分,英語只考了83分,但他入學時英語只考了40多分,提高很快。”16中英語教研組組長張奎秀說,這位男生就是上數學在探究班,上英語在基礎班,原先對英語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到了基礎班后,發現周圍同學的英語水平都差不多,逐漸恢復了信心。
高二學生張少華上數學和英語兩科都在基礎班,但張少華絲毫不覺得丟人,“探究班不少學生都很羨慕我們,說我們基礎班學習氛圍好,我以前在普通班上課,感覺不受重視,有些陪讀的感覺,跟不上人家的節奏。分進基礎班后,我英語和數學兩科考試成績平均提高了十來分,我很滿意。”張少華表示,她以前考試中總是犯些“低級失誤”,該拿的基礎分拿不到,基礎班老師課程進度慢,反復鞏固基礎知識,她現在能提高分數,就是因為減少了不該有的失誤。
據悉,16中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分別通過全體學生問卷、部分學生座談、教師座談、跟蹤聽課等形式對分層走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學生總體對走班教學的認同度較高,超過80%的學生認為自己適應當前的教學。
張奎秀介紹說,原來得不到關注的學生集中到基礎班后,受關注程度明顯提高,學生干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被質疑是“快慢班”變種 一聽到“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辦“快慢班”。“我感覺這有些變相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有點兒打‘擦邊球’的味道。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的‘度’,很難準確地把握好,有些內容該不該講,講到什么程度都是個問題,而且分層走班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分數,容易異化成快慢班。”青島一高中校長認為,實行走班制可能使學生缺少歸屬感,被分進“基礎班”的學生自尊心可能會有所挫傷。
不僅教育界有人提出質疑,家長們對此也是滿懷顧慮,女兒正在讀高一的家長馬女士就明確反對,“ 這樣分班很容易給學生‘我是尖子生’或‘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可能出現尖子生比著學,差生則是打發時間。”馬女士擔心,在高考指揮棒下,老師對待成績差的班級可能會不如對待成績好的班級那么用心。
還有高中將跟進探索 記者采訪獲悉,“走班”現象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陸續出現,但大多在高中進行試驗和探索,但這種探索能走多遠,目前尚無定論。
由于質疑和顧慮一直存在,16中分層走班探索中承受著很大壓力,目前還未最終決定是否在高三年級實行,科目也僅限于英語和數學,“快慢班”這個詞匯也為老師和學生所忌諱,保證走班不走偏就成為學校考慮的首要問題。
“我們現在要求同一位教師同時任教基礎班和探究班,每天至少要備兩套教案,教師的工作量和學校的管理難度都加大了很多,但是只要能提高學生成績,教師們普遍都能接受。”16中數學教研組組長蔡善愛表示,分層走班教學中,分層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學生對于不同課程內容的適應性差異進行靈活調整,可一個學期調整一次,也可在學期內調整,從目前情況來看 ,大部分教學班留班率較高,只有個別學生提出申請進行調整。近期,平度市教體局領導專程來到16中對分層走班教學情況進行了調研,該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平度四所高中也決定進行“ 走班”試驗,但來自學生家長的質疑聲很多,所以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分析 分層走班利弊幾何? 青島市教育局“教育專家咨詢團”團長翟廣順介紹說,分層走班的本質是“走班制”,分層走班不再拘泥于傳統意義上的“行政班”,而由學生自由選擇上課內容和學習的教室,通過走班形成了一個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班”。
“分層走班最大的優勢在于彰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了自信心,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克服了傳統班級授課制度忽略學生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翟廣順認為,分層走班能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嘗試到成功的快樂,減輕了思想壓力,始終保持樂觀情緒和平衡心態,從而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還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加深了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有利于增強同一層次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當然,分層走班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翟廣順指出,走班后,由于每個學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課,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難監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任課老師在短暫的一節課里也很難熟悉學生,會出現“教師抓不住學生”的情況。他建議,實行分層走班的學校必須建立與分層走班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加強教學督導,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及時收集和處理師生意見,徹底摒棄傳統的“見分不見人”“以分為本”的管理模式。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