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學峰(右)和張忠謙老人聊天。
“私營的養老機構經營起來就是難。”經營養老院兩個多月,李學峰有了這樣的感慨。12月24日記者選擇到位于李滄區升平路的金水源老年護理院蹲點調查。雖然各項條件都很好,并且還緊鄰著社區衛生服務站,但這家擁有60個床位的養老院已經經營兩個月,只招攬了13名老人入住。作為民營養老機構,該養老院負責人李學峰面臨著資金緊張、社會偏見、惡性競爭等種種困難。因此他呼吁對于養老機構一律進行評估分級,并對不同級別提供的服務制定指導價,避免惡性競爭,才有更多民間資本愿意進入養老市場,最終受益的還是老年人。
個人出資辦起養老院 金水源老年護理院位于升平路上一個小區內,一路打聽記者找到了開在小區里的大門。出門迎接記者的正是該院負責人李學峰,護理院10月5日開始試營業,至今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面的設施很齊全也很新。老人們有打毛衣的,有看電視的,平和安靜。
坐下來聊了一會兒,記者才知道李學峰是《中國貿易報》山東記者站主任記者,“當初干養老院也是因為一個善念。”李學峰信佛,并曾許下諾言一旦有機會一定做點類似的善舉。當時李滄區中心醫院要做一個項目,就是將社區衛生站跟養老院結合起來,跟他溝通后他馬上同意承辦這個養老院。在這個養老院,記者聞不到一般養老院難聞的氣味,還有一股藏香味在樓道內飄著。“干凈在我們這是最重要的。”他說。
記者到的當天正好是周六,是老人們洗澡的日子,有些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則由護理員抱著到洗澡間洗澡。
今年83歲的張忠謙老人和老伴兒經過朋友的介紹,一起入住金水源。“我們在這生活得很好,三餐都不重樣,比在家時好多了。”
目前月虧損萬元 經過兩月多月的經營,現在養老院慢慢步上了正軌。“做起來才知道不易,尤其是像我們這種民營的養老院就更難。”他說現在開業兩個多月,只有13名老人入住。“現在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虧損1萬元。”
李學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制定的價格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標準是每月1780元,剛開始老人來得少,優惠到1600元/人,有些自理老人收費更低,每月的進賬這樣算來是 1.7萬元左右 。養老院聘請了5名護理人員 ,每個人工資都將近兩千元。而水電暖氣費等還要繼續支出,每個月都處于賠錢狀態。
■調查 民辦養老院面臨經營難 記者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目前青島市公辦養老院有19家,而民辦養老院竟然多達108家。記者調查發現,不只是金水源老年護理院一家民辦養老院感覺經營艱難,其他民辦養老院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同感覺。位于市北區的廣和老年公寓負責人魏女士告訴記者,他們養老院現在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能實現高入住率了,但是價位一直提不上去。“我們這營養費是500元,有些老人說自己的退休金就是拿來讓自己生活得好的,主動要求改善伙食。但有的老人或家屬覺得500元的餐費標準也可以了,就不愿意再往外拿錢。”
此外,魏女士說,她能明顯感覺到部分市民對民辦養老機構存在偏見,“他們都感覺好像公家的就比民辦的要好,其實我們的服務等各個方面一點不差,很多來的老人都不愿意走了。”她無奈地說。
另外一家不愿意透露信息的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他們原本是經過很好裝修才開張營業的,但是開業以后老人不買賬,入住率還達不到3成,后來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才實現收支平衡。
■呼吁 分級定價避惡性競爭 采訪中,李學峰說作為民間資本投資養老事業的確很難,有時這種困難不僅僅是資金緊張,還來自社會的誤解,“現在還是對養老事業宣傳少了,社會上對養老行業還存在偏見”。
同時,李學峰告訴記者,在之前本市2009年公布的《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中規定,本市對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給予開辦補助。
此外,目前民營養老機構面臨著公立養老院和家庭作坊式養老機構的夾擊,前者擁有強大的支持,各項硬件設施、人員素質都相對較高;而后者以低價位掩蓋服務質量差,也同樣能吸引不少人。“像家庭作坊式的養老機構,我之前就走訪調查了很多家,他們最低能收到每位老人一個月700元,這能給老人吃什么,營養、衛生等肯定跟不上。”李學峰說。
“我認為在當前,政府應該對所有的養老機構進行打分評級,評出個一二三等來。”他說這樣老人家屬就不會將不同等級的養老院放在一起比較。同時他建議政府應該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制定指導價,保護商家的利益,這樣才能讓養老行業良性發展。
文/圖 記者 李曉哲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