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北京“風入松”、上海“季風書店”等赫赫有名的書店紛紛倒下后,近日,曾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因資金鏈斷裂突然關門的消息又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人們的熱議 。已在青島經營了 18年實體書店的張兵林認為,書店再存在個三五十年沒問題。然而,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島城實體書店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在網購和電子書的沖擊下,實體書店如何“光合作用”以維持生存也發人深思。
后青春期植物: 書店成網店免費展臺 不少寫字樓都喜歡租青春期植物裝點環境,而現在的實體書店儼然就是開始葉敗花殘的后青春期植物,“光合作用”連鎖書店的突然倒下又平添了幾許蕭瑟。從島城的學苑書店到不是書店,和兄弟張亞林在青島已經連續經營了18年書店的張兵林認為實體書店的生存受到沖擊確實是客觀大環境。
現在很多讀者進書店只看書,然后回家從網上買。網購不但便宜且方便,都是送書到家,書店就成了網店免費的展臺。張兵林說他雖然不提倡但也理解讀者的這種選擇,“書店也要遵循市場規律,對很多讀者來說價格優勢可能是第一位的,讀者能走進書店不管買不買都是好事兒。”
于今年出版《獨立書店,你好》一書的青島學者薛原也認為,實體尤其是民營書店盛景不再,最直接的沖擊來自于網絡,就連買書不太看價錢的他,也曾因一本書的定價太高而選擇了網購,“很多人不僅習慣了網上買書,而且也習慣了網絡閱讀,這些因素加起來,讓實體書店更難生存”。不過,張兵林認為實體書店再存在個三五十年沒問題。
二氧化碳也是寶: 不打價格戰打特色牌 張兵林用了18年的時間才在青島開了三家書店,“很多人說你們怎么擴展得這么慢啊,因為我深知其中的難度 ,光合作用書店就是因為擴張得太快了才導致資金鏈斷裂,做書店還是要穩扎穩打。”實體書店的房租、水電、人工、稅收等開支成了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薛原表示,就他了解僅靠圖書銷售來維持一家書店,只能說是慘淡經營。張兵林算了一筆賬,他的幾家書店基本也只維持在收支平衡的狀態,不會有很大的盈利。
面對網店的沖擊,張兵林認為實體書店打不起價格戰,只能尋找和確立自己的特色。這也許就像“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對動物來說是廢氣,對植物來說卻是寶。不是書店和學苑書店都主打人文類圖書,“書是一個店的支柱,書的品質和更新速度都是很重要的。”而青島漢京書店主營歷史古籍、藝術鑒賞類書籍,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書店憑著這種不嘩眾取寵的小眾趣味,成為島城書界的一個老字號。此外,在昌樂路文化市場經營特價學術書的我們書店雖然開業才三年,卻積累起很好的口碑。
為有源頭活“水”來: 電影音樂沙龍都引進 “水”是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隨著實體書店單靠賣書獲取的利潤難以維系正常運轉時,就要引進新的源頭活水了。現在,讀者去不是書店可以邊閱讀邊喝咖啡品甜點,書店還定期組織小型音樂會和電影觀摩活動,11月4日就有一場《跳動的琴弦》主題專場音樂會,對學生和書店會員還有優惠,書店通過發展會員來培育讀者的忠誠度,目前已有約2000人入會。
在這些實體書店里,讀者往往還可以看到小眾歌手的唱片、極具設計感的辦公和家具用品以及一些工藝品等,這些都能為書店帶來一部分收入,張兵林透露現在書店中圖書銷售和“副業”帶來的利潤比例是平分的。
我們書店也經常舉行一些“白送”活動、“我們的雜志”漂流活動以及各種聚會,薛原就說:“我們書店成了我與朋友交往的‘客廳’、每周固定與朋友聊天的場所。”在國內,目前一些經營比較好的實體書店也大都是混業經營或有王牌活動,比如許知遠等人創辦的北京單向街書店就以開放、高質量的例行周末免費沙龍而聞名。
多一點陽光: 呼吁政策和資本扶持 薛原認為,一個好的獨立書店的存在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更多是文化指標性意義,雖然其能提供的文化空間往往是小眾的,但維系了城市文化生態的豐富性,所以這些書店的未來出路也備受關注。
民營書店需要更多的“陽光”,“從第三極、風入松到光合作用,這些民營書店不單是電子閱讀的祭品”,有人呼吁出臺針對民營書店的稅收減免政策,目前民營書店要上繳8%的營業稅和33%的企業所得稅,這部分負擔是國營書店沒有的。此外還有人寄希望于商業地產商能給予書店以租金優惠,一個好的書店也可以增強一個商業地段的吸引力。
白巖松在一期主題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書店》的電視節目中說:“民營書店怎么拼得過國營的呢?你怎么能拼得過新華書店呢?有人開玩笑說,臺灣誠品書店之所以能蓬勃發展,就是因為那里沒有新華書店……”張兵林卻并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認為從自身找問題很重要,和網店、新華書店都沒有關系,本分事做得不好,不能怪別人低價、特權等。”他表示開書店本就是出于愛好,不奢望掙錢,只要不虧本他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誠品書店的氧氣: 每個細節都精致藝術 在大陸實體書店一片唱衰聲的同時,很多人關注到了中國臺灣的吳清友創辦的誠品書店,這家連鎖店不但沒在時代洪流前敗下陣來,反而2012年3月將進駐香港,兩年后又將落戶蘇州。據悉,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都在與誠品洽談設店。于是人們好奇誠品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曾于2010年去考察過中國臺北最大一家誠品書店的青島市新華書店企劃部經理崔立群,向記者描述了她所感受到的誠品在成功的“光合作用”后所發散出來的清新“氧氣”。她發現誠品的每一個細節都透著親切、藝術、精致和品位。“門口有一個小廣場,不像我們通常都拿來當停車場,而是擺了很多桌椅供人在這里聊天、小憩”。崔立群還記得圖書的陳列很有層次感,看似隨意又擺放得很有味道,并通過燈光和復古的鐵藝書架來突出重點推薦圖書,此外還有很多裝飾品、工藝品甚至鍋碗瓢盆等廚房用具與書雜陳在一起,但因每一個物件都很精致所以顯得特別和諧,“臺灣年輕人談戀愛都喜歡去誠品,覺得那地方很有品位。” 本版文/記者 王法艷 圖/本報記者 王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