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大沽河水量豐沛水質好 名牌蔬菜香兩岸(圖)

2011-11-04 03:46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萊西韭菜、平度生姜、古峴洋芋、藍村大米、膠州大白菜……順著大沽河一路走下來,沿河兩岸的農田里,多種帶有地域性的特色農產品不計其數,由“母親河”串起,儼然形成了一條特色農產品帶。專家分析介紹,正是由于大沽河沿岸有著沙厚、水好、灌溉發達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才使得青島市民能有這般“口福”,這也是繼飲用水源后,“母親河”對青島兒女的第二大“恩賜”。

探訪 大沽河串起特色農產品

    除了“膠州大白菜”名聲在外,萊西市孫受鎮董家山后村的有機韭菜每公斤賣到了136元、即墨市藍村鎮二里河村的“藍村大米”最便宜的每公斤要賣27.6元……這些從一出生就帶著“明星范兒”的農產品,無一不是靠著大沽河的水源來生根發芽的。

    ○萊西韭菜

    董家山后村地處大沽河畔,土質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濕潤,特別適宜韭菜生長。為塑造董家山后韭菜這一傳統品牌,2010年,孫受鎮政府引進青島華科置業有限公司,與董家山后村合作成立了青島杰豐有機農業發展公司,開始恢復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董家山后韭菜。去年年底,韭菜獲得了國家有機韭菜認證,今年1月份開鐮上市,市民對于有機韭菜表現出了高漲的熱情。孫受鎮政府相關人士說,有機韭菜“復活”離了大沽河的水肯定不行。

    ○藍村大米

    在即墨市藍村鎮二里村的鐵路邊上,用大沽河的支流桃源河澆灌的藍村大米已經收獲完畢,等待晾干脫皮 ,大約這個月中旬,市民就可以吃上消失了40多年的藍村大米了。“北方種水稻,最重要的當然是水”,青島藍村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孫海祥說,之所以能把藍村大米重新種植成功,修水渠、埋管道、建水塘,買水泵花了不少錢。

    水稻長到關鍵時候,一天要喝1萬立方米水,這些水都是從大沽河的支流桃源河來的,經過三級提水,才到了水稻田里。另外,為了保證供水,他們專門開辟了兩處備用水源。據孫海祥稱,藍村大米上市后,將有每斤13元、18元、28元三種不同價格。

    ○平度生姜和洋芋

    在平度河段,成片的生姜和洋芋是河岸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仁兆和古峴是兩個蔬菜種植重鎮,為了突出“母親河”的特色,仁兆鎮還搶先注冊了“沽河”商標,給種植的蔬菜掛上“沽河”的品牌,銷路喜人。

    除了生姜外,平度的洋芋也很出名,據了解,青島市面上九成洋芋都出自這里。古峴鎮還將洋芋、生姜、大蔥進行套種。

專家 母親河水量豐沛,水質好

    記者沿河走來,靠著天然的大沽河水以及豐富的地下水源,各種特色農產品呈“帶狀”分布,每處田園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就算選取最好的‘膠白’種子、平度姜母,撒在任何別的地方,都不如咱青島這塊地上長出來的好,原因就是咱們有大沽河。”青島市大沽河管理處的科長秦繼強是專門搞水資源研究的,對大沽河沿岸特色農產品“ 帶狀”集中的現象,他歸結為“ 是母親河的恩賜”。

    秦繼強從水利專業的角度分析稱,經過萊西產芝水庫的蓄水,以及流域內許多支流的匯水 ,大沽河作為一條北方河流而言,水量十分豐沛。其次,經過上游的水源保護,大沽河的水質又非常好,加上沙層地質,滲水能力強,發達了沿岸農田的井水、渠水灌溉,“水利灌溉就好比是種植農業的血液,水好了,種出來的農產品自然就好。”

“膠州白菜好吃,全是因為水好”

    膠州市膠萊鎮的小高于家村是膠州大白菜的主產地,眼看還有20天就要豐收了,村民胡作華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地里的大白菜,他干脆在地頭搭起了帳篷住下,日夜守著菜地。

    “越是快收了越不能放松,澆水要及時,水量還得控制好。”3日,記者來到胡作華的菜地時,胡作華正忙著給大白菜澆水。打開地頭的水井,擰開水泵,清澈的井水“嘩嘩”地淌進白菜地里。喝飽水后的大白菜顯得更加“精神”,菜葉挺括,翠綠水靈。

    “咱膠州大白菜好吃、有名,全是因為這水好。”胡作華說,小高于家村的東邊就是大沽河,而澆白菜用的水,都是大沽河滲透到地下的地下水。小高于家村村主任張立照介紹稱,膠州市的白菜產區正好分布在大沽河沿岸,“這些地方沙層豐富,含水量大,大沽河的河水滲下去,不受污染,又攜帶了很多礦物質,井口一打就出水,澆灌出來的大白菜才能甜脆、幫嫩、汁白、味鮮。”

    張主任一邊說,一邊打了一瓢井水遞給記者,只見水質十分清亮,沒有任何雜質,嘗起來還甘甜潤口。“這么好的水,給俺礦泉水也不換吶!”張主任自豪地說,村里的大白菜種植面積已經增加到了4000多畝,今年的長勢又不錯,畝產量達到7000公斤~8000公斤應該不成問題,按照每公斤1元~2元的收購價,村民們今年的收入十分可觀。

■記者手記

規模種植成就品牌農業

    無論是在萊西的孫受鎮、平度的仁兆鎮,還是在即墨的藍村鎮,規模化的農業基地正成為當地一道亮麗風景,許多特色農產品已經從散戶種植走上了“規模之路”。

    “我家種著5畝地,來這里打工,一個月能賺1500塊錢。”在即墨移風店鎮萬畝精品蔬菜園區,村民陳美紅一邊給大棚里的茄子點成果素,一邊跟記者聊天。她說,家里的5畝地保證了全家5口人的口糧,自己打工賺的錢一年也有1萬多。今年家里新換了一臺40英寸的大彩電。

    移風店鎮由于使用了先進的種植方法,建起了現代化的蔬菜大棚,像陳美紅一樣在家門口“上班”的農民越來越多了。

    “以前每家只能分到幾畝鹽堿地,想要種植水稻,只能自己供水,這里距離桃源河有一段距離,而且需要逐級提水,一家一戶根本供不上”,孫海翔想到了通過規模種植來讓藍村大米復出。他購置了最先進的插秧、收割及脫粒機器,現在,800多畝的大米從插秧到澆水再到收割脫粒,只需十幾個人就可以完成。

    文/圖  本報記者 楊冰  王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走基層之關注身邊的普通人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