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戶孫新祥高興地查看豐收在望的水稻。
鹽堿地上的800多畝水稻豐收在望,本月底就可開鐮收割,這正是消失40多年的“藍村大米”。今年4月,50多歲的孫新祥和孫海祥兄弟倆帶領村民,多方籌資500萬元在即墨藍村鎮試種“藍村大米”,如今即將迎來收獲。22日記者趕到即墨藍村探訪,發現這里還試種著袁隆平5個水稻品種,長勢良好。
引大沽河水再造北方水田 21日,記者趕到即墨藍村鎮二里村看到,在一片看不到邊的稻田里,泛黃的稻穗長勢喜人,沉甸甸的稻穗壓得稻苗都彎了腰。稻田外側是一排水渠,水泵不時將水抽送到稻田里。每隔二三百米,稻田里就有一處太陽能紫外線殺蟲燈。
藍村鎮66歲的村民孫愛祥看著稻田風景說,上個世紀藍村大米在青島很出名 ,“70年代麥子面緊張,我常背著大米去青島換面,一斤大米換兩斤面。”孫愛祥說道。
50多歲的種植者孫海祥說,當年的藍村大米香甜可口,蒸熟了米香味到處飄。而他到過山東等地調查,發現外地都是零星的散戶栽種,都是旱稻,澆灌不充分,口感一般。為培育出適合當地的稻米品質,他們把土壤采樣送到遼寧省水稻研究所、黑龍江省水稻研究所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水稻品種。目前,栽種的品種選定了遼寧以南、江蘇以北的香米水稻種子,確保種良質優。
今年4月,孫海祥孫新祥兄弟倆請來三位水稻管理專家“保駕”,帶領10多個參股村民投入500萬元,在800多畝的鹽堿地上修路、修渠、建水塘,引來大沽河水源,開始了水稻種植。
試種袁隆平5個水稻品種 “通過多方聯系,還弄來了五個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品種試種”,在一片與北方水稻有明顯區別的稻田,聘來的技術人員徐立德興奮地說。別看種植的袁隆平培育的水稻面積只有半畝多,但是他們都當寶貝來看。袁隆平的水稻都是帶顏色的,有紫色稻粒,還有綠色的稻粒等。
記者看到,這些水稻與北方水稻長相明顯不同,細長的稻穗,顆粒疏散飽滿,類似泰國香米。而北方的水稻顆粒緊湊,極像麥穗麥粒?!叭绻m合可以大規模推廣”,徐立德說,試種的品種畝產不一定超過北方水稻,不過南方的水稻品種適應青島地區栽種,由于生長期和光照時間長,口味肯定不錯,市場也被看好。
首批百畝熟稻月底開鐮 “首批稻米將于9月底開鐮收割”,孫海祥抓起一把已經泛黃的稻穗告訴記者,再有一個周就要開鐮收割了,首批成熟的稻米將有近百畝,其他的稻米到10月中旬左右全部收割完畢。
“水稻長勢很好,估計畝產超過1000斤”,孫新祥興奮地說,沒想到栽種第一年就收到了這樣好的效果。他說,明年將繼續回籠周圍一些閑置的鹽堿地,爭取再擴大幾百畝。
“我們還沒有收割,就有人上門訂購藍村大米了”,孫新祥告訴記者。的確,就在記者準備離開稻田時,即墨有家單位聽說這里恢復栽種了水稻,就找到地頭到稻田主人,開口就要給單位員工每人訂購100斤大米。
藍村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這個現代化水稻種植基地,已經成為該鎮特色農業項目。孫海祥兄弟兩人表示,他們已經年過半百,之所以投入那么多精力和財力,就是要讓失傳的“藍村大米”重新回到百姓餐桌上,把老字號發揚光大。
不能讓藍村大米在我們手里消失 孫海祥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藍村大米以其質樸清香享譽膠東半島,那時候青島人一提起大米,就想到藍村,一提起藍村,就想到大米。逢年過節如果能買上一袋藍村大米,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藍村鎮政府農業中心主任張明哲告訴記者,以前藍村屬于煙臺屬地,使用萊西產芝水庫水源,由于生長期日照充足,加上當地土壤富含多種營養素,藍村大米廣受歡迎,曾一度暢銷青煙等地。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由于水源不能滿足種稻要求,加上人們崇尚經商,包產到戶后土地條塊分割,人們逐漸放棄了種水稻。
“由于許多人都忙著經商,村里有很多地在撂荒,看著讓人心痛”,孫海祥的二哥孫新祥告訴記者說,村里的鹽堿地種小麥、玉米不行,以前流傳著“種上玉米一桿槍,種了豆子喝了湯”的說法,但是這里的堿性土地適合水稻生長,種出的大米口感好,吃起來香甜。
“不能讓這個流傳幾十年的‘藍村大米’,在我們這代人手里失傳”,孫海祥感慨地說,兄弟倆決定把藍村大米續種下去。文/圖 記者 劉純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