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深愛著我的“巨人”孩子
印刷車間主任 王新剛
個人小檔案:王新剛,淄博小伙,畢業于上海印刷專科學校。2000年1月來到半島都市報社印刷廠工作。歷任印刷工人、機組機長、印刷車間副主任、印刷車間主任等職。
從22歲到31歲,從實習印刷工到印刷車間的車間主任,在與《半島都市報》為伴的近12年時光中,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在這座城市入睡后上班、在這座城市醒來之后下班的工作狀態。在別人看來,這絕對是份“不走尋常路”的工作,但我仍為之而著迷。因為在《半島都市報》這個完全靠實力說話的平等舞臺上,我這個普通的外地小伙子,每一滴汗水,都得到了收獲。
夜里12點,我開始上班
午夜12點,是夜深人靜的時刻,也是我換上深藍色工作服,開始上班的時候。等機器開起來后,我要不斷地從印刷機器上來回取報紙抽樣檢查,仔細審查樣品的色彩是否飽滿,字跡是否清楚,有沒有出現樣板疊加印刷等廢報現象。同時再依據檢查結果,來回調試機器的傳動、油墨等問題。印刷結束后,還得對機器進行保養、調試,一般得到早晨七八點鐘才下班,體力和精力的消耗非常人所及。就這樣,在整座城市寂靜地沉睡之時,我開始上班;而到了這座城市剛開始它繁忙喧囂的一天之時,我下班回家。十余年間,日日如此。
我的巨人“孩子”
2002年,我由一名普通印刷工當上了一組設備機組的機長。概括當機長這幾年的工作,最恰當不過的形容,就是自己收養了一個“巨人機器孩子”。怕“他”不舒服,怕虧待了“他”……那段日子,我無時無刻不在動腦子琢磨這個機器孩子,每天都圍著印刷機一個螺絲一個螺絲地調試,一點色差一點色差地調整。那是報社頭一次進口德國的機器,作為機組負責人之一,我還專程被報社送到了德國進行培訓。回來后,我更是把全部時間都用來保養和調試設備上,直到對每一個零件都熟稔于心。現在,看著這龐大的機器,每天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整齊劃一的報紙時,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高興。
想當年那個二十出頭、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小伙子,不僅有了一份深愛著的工作,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兩歲大可愛寶寶的老爸,我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但隨著12年來報紙版數在一點點地疊加,不同的責任一層層地覆蓋在我身上,已經31歲的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時間不夠用,一邊是業務學習,一邊是孩子培養,古人常說的三十而立,對我來說,更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
本版撰文/記者 王曉美子
圖/本報記者 孟達
半島·品牌
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2009年、2010年,《半島都市報》連續兩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10年品牌價值達到13.56億元。
總印量全國第三
投資3億多元建成的半島都市報社印刷廠,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印刷設備,是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印力印能最大的專業印刷廠,2008年~2010年連續三年總印量位居全國第三位。
“小螺號”在線配送
經過精心運作,半島都市報發行公司傾力打造的“小螺號”物流配送品牌已發展成為涵蓋“嶗翠”礦泉水銷售與配送、鮮牛奶征訂與配送、家庭日用品銷售配送、地方特產配送及節假日禮品配送等的現代物流配送平臺。2010年,“小螺號”在線配送網站成功上線運行,配送產品種類涵蓋九大類100多個品種,使島城老百姓真正能夠做到足不出戶,輕松購物,享受以不高于超市的價格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
同時,“小螺號”配送還開展了快遞配送業務,為開展同城速遞業務奠定了基礎。公司計劃在數年內將“小螺號”配送建設成為青島和山東半島地區規模最大、全國知名的全產業鏈網絡終端配送體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好]
相關專題:
半島都市報創刊十二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