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日本核輻射區現場
新聞評論部首席記者 劉延珉
個人小檔案:劉延珉,1999年進入《半島都市報》,是為數不多的至今仍活躍在采編最前沿的第一批老記者。2011年3月15日,他抵達日本,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進入核輻射區的記者,每天發回大量圖片及文字報道,為讀者傳遞了第一手信息。此前,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云南大旱等眾多國內重大事件發生后,幾乎都可以看到他采訪的身影。
3月11日,我們的鄰國日本發生9.0級超強地震。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許多國內外新聞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向日本派出了現場采訪記者,我也在3月15日從北京乘機抵達日本東京,進行了為期13天的采訪。
談“核”色變,記者紛紛撤退
3月15日,我剛抵達東京后,就發現福島核電廠泄漏的核輻射陰影,已經像打開的潘多拉盒子,讓在這個島國上進行采訪的各國新聞媒體記者,籠罩在核陰云的恐慌中,飽受“前進”還是“撤退”的煎熬之苦,絕大多數在匆忙中選擇了離開采訪現場。
面對這個混亂的場面,我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用最短的時間深入學習了有關核輻射的危害及預防措施后,選擇了仍然堅守在災區的最前沿。然后,我每天查閱日本公布的核輻射監測數值,再決定自己采訪應該到哪里去,可以在采訪中走多遠,完全不被謠言所打擾。最重要的是,這里還有我們大量從福島核輻射區內撤離的中國同胞,我作為一名記者沒有任何理由不去那里采訪!
在隨后的采訪中,我一直以新澙市的3個臨時避難所為根據地,吃住都與我們的中國同胞在一起。并且深入到達了距離福島核發電廠最近時僅為30公里的警戒區之內,拍攝和采寫了大量現場圖片和新聞報道,圓滿完成了采訪任務。
意外當上疏散指揮
3月18日,有55名中國同胞被困核輻射區內的福島,總領館要深入災區護僑迎接他們到市內臨時避難所,我當即決定跟車前往采訪。當總領館的大巴車即將要發車時,原本要一起采訪的其他媒體兩名記者得知所去的位置在核輻射區之內后,當即打了退堂鼓。出發前我得知,福島當天的核輻射檢測數值為39.02微西弗,雖然這個數值很高了,但只要防護得當,個人安全沒有問題。
讓我沒想到的是,在福島車站廣場順利接到51名中國同胞后,隨車前往的中國駐新潟總領館領事鐘發麗女士告訴我,還有4名在南相馬的女研修生被困當地不能前來會合,她必須留下來找車前往迎接。也因此,她將引領51名中國同胞返回新潟臨時避難所的重任,交到了我這個記者手中。經過來回8個多小時的奔波,我最終不負重任圓滿地完成了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