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采訪中進行人格重塑
新聞評論部首席記者 單俊楠
個人小檔案:2007年大學畢業后,進入半島都市報社工作,轉正后進入時政新聞部。2010年,進新聞評論部擔任首席記者。曾獲大眾日報集團十佳新人 、半島都市報社十佳記者等榮譽稱號,多篇作品獲得大眾新聞獎、山東新聞獎等專業性獎項。
新聞因人而生動
我加入半島大家庭只有短短4年多時間,但那些曾采訪過的面孔和話語卻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散。而我也在面對面的交流中,被對方感動著,激勵著。最令我難忘的是位小姑娘——李勤美。
2009年9月,青島各大高校迎來新一批大學新生,我徘徊其間,希望能夠挖掘到耳目一新的“猛料”。在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我意外碰上了個頭不高、臉龐黝黑、笑容靦腆的新生李勤美,她身邊輪椅上坐著全身癱瘓無法言語的父親。“背著父親上大學”,這是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主題,我立刻斷定這女孩背后肯定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
初識李勤美,我便被她所感動。勤美3歲時母親因病離世、7歲時父親因車禍全身癱瘓、12歲時奶奶去世,從此,勤美便用她那羸弱的后背,背起了父親,背起了整個家庭的希望,從初中到大學,這對相依為命的父女從未分開。
面對面采訪的幾個小時,勤美給我最大的感受就兩個字:樂觀。她讓我明白小人物同樣能有大境界,這是一位值得我傾注感情書寫的人。當第二天兩個整版報道見報以后,我的電話被熱心市民打爆,我的第一次感受到了手中這只筆的分量。
永不停歇的記者之旅
當下,隨著媒體的潮流變化,紙媒轉而向“深”發展。我很幸運地加入了報社去年組建的新聞評論部,為讀者提供更耐讀、有思想的深度報道。
數數自己這大半年跑過的地方真不少:北京、上海、北川、海南、新疆……大半個中國已經跑了個遍,連續一個月沒休息已成為家常便飯。可我卻從未輕言放棄,只為能夠在與全國媒體競爭中發出半島聲音而努力。
山東援建北川新縣城整體移交之際,我與兩位同事趕赴北川實地采訪。新縣城對于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人來說,不僅是新家,更代表了希望。在北川采訪一周時間,我幾乎夜夜都失眠,擔心無法寫出那份緬懷和憧憬。于是,標題、導語、結構寫了改,改了寫,全身上下被花蚊子咬得全是大腫包,落了一片疤痕,我自我安慰說“這是我到過北川的憑證”。
快節奏、新鮮感、有激情是我在《半島都市報》里的最大感受。我不認為記者是一份吃青春飯的職業。12年一輪回,收拾行裝重新上路,我憧憬著自己未來的記者之旅更加精彩!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