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周老師的生態農場
開發區的大學老師周女士,為了吃上安全食物,去年10月份真就去農村找了一塊地,搞了一個生態農場。沒想到,原本只為自己吃得安全的舉動,竟然也帶來了商機。現在周老師一共買了14畝地,種植了三十個品種的蔬菜、蓋了一個養豬廠、養了一群雞鴨。雖然蔬菜、豬肉的銷售價格遠遠高于市場價,但是短短幾個月,周老師的農場卻培養了大批忠實顧客……
大學教師辦起生態農場 7月9日,記者從膠南開車轉悠了兩個小時,才找到這個名為窩洛子村的地方。一身運動衣、黑色膠皮雨鞋的周老師早早在地頭等著了。30多歲的周老師在開發區一所大學任職,去年她突然有了辦一個生態農場的想法,隨后把工作之余的全部時間都放在了這件事情上。
前段時間剛下過雨,鄉間窄窄的小路坑坑洼洼,布滿了條條的溝壑。看著記者小心翼翼地走著,周老師笑著說,“當初農場選這里就是因為路不好走,一切都是原生態的,很少有車能進來,污染也就少。”
在一片地里艱難行走了10分鐘后,周老師指著前方高高低低的一片地說,“這些就是我們生態農場了,這里面有一個蔬菜大棚、一個雞鴨籠、一個豬圈、一片果園,剩下的都是大片的菜地了。”在這個農場里轉了一圈,與記者想象中的充滿科技感的生態農場不一樣,地與地之間高低落差很大,蔬菜長勢也并不整齊,青草在地邊雜亂地生長,十幾只雞鴨被散在河邊的空地上,而它們所謂的“家”就被鐵籠簡單地圈了一下,而豬圈就用磚頭壘起來幾個“隔間”。“我想要的就是越自然越好,這才是植物和動物原本生存的狀態。”周老師說。
從零開始學習種地 要說周老師是個地道的城里人,父母年輕時在單位上班,她從小就是在工人家庭長大,不用說種地了連農村都很少去。直到幾年之前有了女兒,她才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看著報紙電視上的報道,我就開始特別注意,知道的越多也越擔心,現在我們入口的東西太可怕了,就拿我們吃的普通瓜果來說,長到成熟期,有5~ 6次的人為干預,孩子長期食用很容易造成早熟,所以我就盡量挑安全的食品給她吃,女兒長這么大,吃草莓、葡萄的次數都能數過來。”
“這么累干嘛,干脆去農村找塊地想吃什么就種什么。”就這樣性格爽快的周老師,在去年10月份開始當起農民,到現在一共買了14畝地,投資二三十萬。周老師說,還記得去年開車剛開到這個地方,很多村民都跟在后面看,對于她的舉動大家很難理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村里的話題都是自己。但是周老師自己卻很起勁兒,從買了地就開始“披掛上陣”,她還雇了五六位村民幫她打理地,不懂的地方就跟村民請教,現在自己也成了一個專家。周老師說,這里的人很實在,說是14畝,但是是以農業用地面積劃的,實地劃出的得有20畝。
為保證無污染挖地6米 為了保證種出來的蔬菜盡量無污染,周老師還找來了挖掘機,把之前的地挖下去6米左右,這樣種菜的生土,幾乎是沒有污染的。
在豬圈的旁邊,周老師指著一個大池子說,“這兩套8立方的沼氣池,用來處理豬和雞鴨的排泄物 ,沼肥料是最好的殺蟲劑和肥料,這些“寶貝”就成了我們種蔬菜的肥料,蔬菜也都是不打藥的,蟲子能抓就抓,不能抓就只能任由它吃菜,長勢實在不理想的,就可以作為豬食物配餐的一部分。”
我們農場的雞、鴨都是散養,白天就把它們放出去,可以吃吃蟲子之類,在河里游游泳,籠子的門我們也是開著的,晚上太陽落山它們自己就回來。
農場已經有了忠實粉絲 現在農場里,蔬菜有西紅柿、黃瓜、青椒、菠菜、蘆筍、秋葵、萵苣等二十多種。記得剛開始只是種了一些萵苣,結果很多朋友、學校的老師都搶著要買我的,而且出的價格還很高,后來干脆我的農場就越辦越大。周老師說,現在她的農場里有一批忠實顧客,基本上應季的菜一出就被搶走了。
“菜花一塊多錢,我們賣六塊錢一斤,但還是供不應求。”她自己都坦言,因為無公害種植的難度大,產量也要比打藥施肥的少一半左右,所以價格也比普通蔬菜高很多,但是現在的人都講究飲食健康,根本不在乎多那幾塊錢。
還有不少顧客,星期天開著車帶著家人幫我打理菜,現在很多人都想回歸田園生活,說起以后發展的目標,周老師信心滿滿,“下一步我還要做有機糧食、有機豬肉。”
文/圖 記者 丁輝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